放大圖片
■馬會早前推出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設計圖。
原來,在香港搞保育真的很難——在高速及高密度發展的市區,想保育一些文物建築就要快,以免被重新發展後,才頓感可惜已來不及。而在新界或郊區,不要以為發展會慢一點而放慢腳步。種種原因,文物建築每每因為人去樓空,最後雖然沒有因為重建而遭拆掉,反而因為自己衰敗而毀掉——同樣是走上消失之路。
還以為在新界找到更多值得保育的東西,保育文物建築可以更易執行及成功,原來現實是另一回事,以墟市為例,其荒廢凋零無論是自然之勢,還是人為結果,是否完全沒有可保育之地方?抑或它們是香港古代社會及經濟的重要載體,雖然在時代巨輪下因為不同的原因而被淘汰,當中也有可保可育之事物呢?
不過,回到了市區,保育也從來不是易事,由於地小人多,加上重視發展的社會基調,能保住歷史建築物已是萬幸,能真正地保育及活化,而不是被「發展」,更難。縱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可能到最後會被「活化」成餐廳、藝術中心,甚至購物中心。
從之前所記的兩次考察中,可以看到一點,保育在市區及郊外可以是兩碼子的事—歷史、政治、地理等種種原因,即使到了現在,新界好像還是跟香港及九龍分成兩個世界。可惜的是,無論在一個或是兩個世界中,保育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