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錦田廈村墟 保育的衝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未修復前的廈村鄧氏宗祠

 在另一個熱浪襲人的早上,一行人在新界走了一小圈,一連走訪了好幾個墟,包括了元朗舊墟、元朗新墟、廈村市、大埔舊墟及新墟等,看到的不只是一些歷史痕跡,或是文物建築,更看到由於時代不斷向前走,新舊無間地交替,一事一物都在說明舊事舊物終有一天被新事新物所取代,筆者也以這種心態來看錦田廈村墟。

 錦田以前又叫岑田,在明朝時才被稱為錦田。今日的錦田,原來分建有六大圍的,除新圍外,其餘五圍都是由鄧氏所建。五圍中的南圍及北圍是鄧符協所創建,其餘的吉慶、永隆及泰康三圍也是由他的子孫所築。廈村的鄧族與錦田的鄧族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首先搬去廈村開村的鄧漢黻的十五世孫鄧洪惠及鄧洪贄二人,與鄧洪儀是同輩,又是同一時代的人物,而洪儀及洪贄又是親兄弟。在明代初年,洪贄及洪儀二人,見廈村廣闊,又近海,有漁鹽之利,所以決定由錦田搬到廈村,成為鄧氏廈村兩房的始祖。

 考察廈村墟,當然最先到達的就是鄧氏宗祠「友恭堂」。「友恭堂」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曾於道光及光緒時候重修。「友恭堂」為二進式建築,中間隔有一天階,在前進之中,門額上掛有「友恭堂」之木匾,即兄友弟恭之意,還有一個「聖諭」的橫額,是「友恭堂」在光緒九年重修時鄧惠麟所錄。在左壁上有一塊石碑,題為「鼎建贄惠二公祠配享碑」,記錄了鄧氏的發展源流,是研究鄧氏歷史的重要文獻。不過,這些在筆者參觀時都未能得見,因為友恭堂在08年初被列為法定古蹟,最近獲政府資助重修。經過堪輿家擇日,09年中在祠堂外面蓋搭了一所臨時建築,年底時舉行「請祖出火」儀式,恭迎鄧氏列祖和神靈移駕臨時建築,待兩年後完成修復工程再「奉祖歸火」,迎回祠堂陞座,這是廈村鄧氏宗祠自乾隆庚午年(即1750年)落成以來,首次進行大規模的維修。當日所能看到的,是圍了欄的友恭堂,以及在臨時宗祠內的紙製神主牌。

 走訪過友恭堂後,便轉到旁邊的廈村墟,這墟有東、西、北三個出入口,在這丁字形的建築群中有一關帝廟,其他都是墟市店舖及住宅。墟市前原為濱海之地,外地船隻航抵此處,及至光緒末年,墟前海邊建一天水圍壆,水上交通受阻,日後元朗公路開闢,元朗對外交通便利,廈村墟的地位也因此被取代了。

 雖然友恭堂被列為法定古蹟而進行重修,但只要在廈村墟走一圈,便會想到這個問題:衰落中的廈村市,會不會因為友恭堂而重新振作起來?不過,廈村墟早已不是甚麼重鎮,四周也沒有其他重要發展,很多地方已改為放置大型貨櫃,從地理、經濟上來說,早已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由於友恭堂的存在,所以鄧氏族人仍會在大時大節舉行春秋祭祖、點燈等傳統儀式,勉強保住了宗親氏族向心力的功能,在硬件及軟件上來說,廈村仍有存在的原因。

 不過,這樣就足夠了嗎?廈村墟早已過了它的黃金時期,墟內人口嚴重老化,除了住戶,其他古建築物,如關帝古廟等,已是處於待廢之中,即使再有所謂的歷史價值,也沒有得到好像友恭堂般的對待,除了關帝古廟,其他都是被關起來,等待自然倒塌或人為重建的結局。

 從保育角度看,在廈村墟的個案中,當地鄧族人士沒有所謂「有意識的」保育理念——所謂的墟市,是因為關乎地理之優,有生活需要而存在及開發;友恭堂的存在,也因為宗族而建立,即使到了今天,就算沒有被列為法定古蹟,它仍會繼續存在,至少不會被丟空,畢竟一直有鄧族人的居住,他們利用這祠堂敬天拜祖,進行宗族禮儀,是功能主義使然。

保育不只考慮硬件

 友恭堂被列為法定古蹟,政府又提供財政資助重修,對於廈村墟本身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保育友恭堂就只是保育這一點,沒有顧及墟市內其他有歷史價值的歷史建築,更何況是整個廈村墟的保育,有朝一日可能友恭堂會凋零地被保育下來,而墟市就會消失。就算真的沒有消失,也許只是一個剩下老人家的破落村。

 另外,對於保育歷史建築,村民或許從未想過保育這問題,他們只會繼續使用可以用的建築,包括友恭堂及關公古廟,所以他們會自己花錢修補,但大家只要看過關公古廟便知道,村民不是為了要保育這歷史建築而修葺,而是因為有需要,就是拜神、風水等原因,同樣是從功能角度去看。

 因此,友恭堂的保育其實是代表了一種「外加」之力,去推行保育計劃——「城市人」看到一些有所謂的歷史價值的建築,就將這套保育理念加之於「鄉村」地方上,而又沒有整套方案處理新界地方那種傳統VS現代、鄉村VS城市、衰落VS發展、內在VS外在等衝突情況,到最後就會出現廈村墟的情況——只保育其中一個建築物,其他地方就處於自地/放任地衰落,也沒有凝聚好鄉民本身的力量,去面對保育這問題。如果有一天整條廈村死去,獨留下友恭堂,它還可保留多少歷史及文化意義呢?那又和市區中,徒留歷史建築的外殼,但被「扭曲活化」及跟其原有歷史意義割裂的假保育方案,是同樣的失敗。

相關新聞
從市區到郊外 歷史建築物保育大考驗 (圖)
中區警署建築群 活化或發展? (圖)
錦田廈村墟 保育的衝擊 (圖)
小結: (圖)
最後召集!上海世博遊園記 (圖)
澳門案例館 (圖)
中國船舶館 (圖)
石油館 (圖)
中國船舶館 (圖)
倫敦零碳館 (圖)
倫敦零碳館內貌 (圖)
主題館 (圖)
主題館 (圖)
米蘭正值大減價 省錢夠抵銷旅費 (圖)
旅遊資訊:英國約克郡 節目多籮籮
百家廊:這裡從前是漁村 (圖)
翠袖乾坤:硬上弓
海闊天空:極端化的年代
琴台客聚:喧賓奪主
生活語絲:可憐的阿珍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