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吳冠中的知音──香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8-11]     我要評論

彥 火

 我坐在船尾,

 船尾上,只我一人。

 波濤連著波濤,

 一群群退向遙遠。

 那遙遠,只是茫茫,沒有我的希望。

 猛記起,我正被帶著前進!

 落日追著船尾,

 在海上划出一道斜輝,

 那是來路的標誌……。

  ——吳冠中

 我曾說過,吳冠中是多情的、長情的。他情傾祖國,情傾他所鍾愛的地方。吳冠中於一九四六年,以公費留學法國,攻讀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在法國知名畫家蘇佛爾皮教授工作室研習油畫。吳冠中不會忘記他是以苦學生脫穎而出的,他課餘時間,都花在逛博物館,法國和意大利的博物館留下他不少足跡。三年公費習畫生涯結束,乃師要為他申請延期留法,他不為所動,他要投向祖國——母親的懷抱。

 此後吳冠中從「三反五反」到文革,都難逃被批鬥的厄運,後來他有多次到外國定居機會,但他都堅守這塊令他含淚的土地,不為所動。

 除了對苦難的祖國的愛始終如一,吳冠中的創作基本情繫三地——上海、新加坡、香港。他的畫作的精品,主要也是捐贈這三個地方。他早年大多數的作品,主要為上海美術館所收藏。

 他向以華人社會為主的新加坡,捐贈了一百一十三幅作品。從捐畫的數量來說,吳冠中捐給香港藝術館不算多。他過去捐給香港藝術館總共四十五件,加上最近五件,共有五十件。但是他捐給香港藝術館的幾乎都是他的精品。特別是臨終捐贈的五幅作品都是吳冠中所深愛的,其中《朱顏未改》一直懸掛在他客廳上,另外的四幀包括《巢》、《幻影》、《夢醒》、《休閒》則是吳冠中今年二月開筆的,被視為臨終前的嘔心瀝血之作。

 吳冠中把創作這四幀作品,視作「人生甘苦真味」之作。他自我評論道:「反芻之草,滄桑味苦,卻更接近人生真味。思往事,往往更概括,更突出了某處眉眼,畫面隨之而呈現簡約,強調創傷,呈現無奈——人生之曲,不憑音色悅耳,當亦有未老、將老或老之知音。」

 吳冠中最終情歸香港,是有原因的,他寫道:「我當初從法國回來,必須坐船經過香港,在印象中當時(一九五○年)香港,比較冷清,遠不如上海的繁華。下船後,首先到餐館愉快地吃了一個炒菠菜,感受到地道的家鄉口味,回到家鄉了。」

 香港是吳冠中結束留法苦學生涯、返回祖國前沿的一站,難怪他懷著深厚的感情。當他一九八五年重新踏足香港時,他不禁發出驚歎:「三十餘年換了人間。」反而他原來回到情歸的祖國內地卻「完全封閉了」。直到後來他對香港的評價也是正面的,他說:「後來我再去香港,就完全不同了,完全對外開放。因為回國之後不久,國家就完全封閉了,上海也完全封閉了,漸漸落後了。香港是唯一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所以我喜歡香港。」

 吳冠中之愛惜香港,很明顯的是香港是一個開放社會。吳冠中自稱是「藝術的混血兒」,香港是中西文化、古今中國文化雜交的產物,這與他的藝術理念,不謀而合。

 (追念大師吳冠中之二)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皇家「大嶽」武當山 (下) (圖)
豆棚閒話:轉心壺
古今講台:滿清與辮子
心靈驛站:只要有夢想
古典瞬間:劉瑾必有替人
Start From Zero 陳曙輝 于天龍重新上路 (圖)
微語錄
徐小平 (內地留學諮詢專家):
李冰冰 (演員):
馮唐 (作家):
百家廊:日本的廁所文化(下)
翠袖乾坤:梁朝偉劉嘉玲的煩惱
天言知玄:一兩次的黃金機會
琴台客聚:吳冠中的知音──香港
杜亦有道:粵語俗諺
隨想國:加
路地觀察:利物浦情意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