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寅
詩人王寅自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王寅詩選》和隨筆集《刺破夢境》等作品,現時是《南方周末》記者,他說其實每個人都有攝影、寫詩的才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驗,埋藏在記憶裡,在某一天會爆發出來,而詩歌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攝影也是,如家人就是個很好的題材。」他說香港很都市化,比較容易找到題材。雖然他經常到不同的地方,但不認為要這樣才有靈感去寫,「那只是一種經歷。要找到對應的詞語去寫,把外面的世界,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而且要獨特,這是最難的。」
在王寅眼中,兩岸三地的詩作各具特色,「香港的詩歌會比較多關心社會民生,甚至世界,台灣的則較多是關心日常生活,在內地有不同的創作,很難概括,但較少作品像香港的詩歌那樣關心社會,可能詩人大多從書本上獲得靈感,所以反映社會的作品不多,而香港的詩歌在這方面有很多直接的反映。」
身為記者的他,雖然工作繁忙,但他說最重要是有創作的心,「創作並不是你花很長的時間就會有好的東西,其實本身有一種壓力反而是好,讓你處於半飢半飽的狀態,當你太飽—有太多的時間,你未必會有動力;若你太餓—忙於處理工作,沒有時間創作,那也不行;既要與社會接觸,又要有獨立的思考空間,這個度很難掌握得好。但有一點不變的是,你想要創作,你有表達的願望,甚麼時候創作都不是問題,就怕你沒有這個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