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港府針對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建議從5大範疇著手控制排放量,但當局未能評估措施涉及的成本開支。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減少碳排放涉及投資成本,但同時亦因推動能源效益而節省金錢,甚至衍生相關的綠色產業,開創就業機會,為整體社會帶來經濟效益。
制訂策略須對症下藥
香港溫室氣體主要排放源來自電廠,前年佔總排放量的67%,運輸業前年亦排放約7,350公噸溫室氣體,佔總排放量的18%。邱騰華昨日在記者會上稱,當局在制訂相關減排指標時不會硬性規定,以免不切實際,亦不會太寬鬆,使減碳效果成疑,但他認為在制訂策略時須「對症下藥」,「大刀闊斧」進行針對性的控制。
邱騰華承認,落實減排措施涉及投資成本,必定需要額外的資本投入,但個人、家庭以至整體社會亦受惠於產品能源效益,減少耗電更能節省金錢,亦可改善空氣質素。他又稱,正如當局資助推行樓宇能源審核時,亦會創造就業機會,帶來「綠色商機」,達致改善民生及推動經濟。
引進電動車增充電站
環境局除了提出改變能源結構外,亦針對運輸業計劃引入電動車,並提高汽車能源規管要求。邱騰華表示,香港現時每9輛新車中,有1輛是環保混能車,但不少私家車或商用車仍是「高碳」產品,有需要引入混能車及電動車逐步取代傳統汽車。當局會在政策及規劃上引進更多類型的電動車,並拓展充電設施。
善用堆填區生物氣體
至於香港廢物處理排放的溫室氣體佔整體約5%,大部分是有機物質在堆填區腐爛時產生的甲烷。
邱騰華表示,甲烷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當局將會發展以焚化為核心的綜合廢物處理設施、有機廢物處理中心及淤泥焚化設施,把有機廢物轉化為能源,並與商業機構磋商善用堆填區的生物氣體,減少碳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