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武昌起義革命軍的帽徽。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是中華民族存亡的嚴峻時刻。一八九五至一九○五年間,中國經歷了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馬關條約的簽署、義和團的爆發、八國聯軍入京、辛丑條約的簽訂,以及外國列強紛紛在華建立租界等事件,清廷的腐敗使民怨日深。
同盟會成立後,積極聯絡華僑、學生、會黨和新軍,不斷擴大革命黨的基礎,大大促進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在辛亥革命前,包括興中會時期的廣州起義及惠州起義,孫中山策動了十次武裝起義,但多次起義因種種原因失敗,雖犧牲了不少人的生命,卻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奠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