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感性價值 體驗共鳴
最近看過一些消費市場分析文章,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詞語——「感性價值」。大家有否想過好的商品或服務是甚麼呢?第一是設計及材料要講究,第二是生產技術、質素、價格等都要符合要求,但現在加上商品是否有「說故事」的能力,這樣才算是好的商品或服務。感性價值就是除了基礎的高機能、高信賴和低價格外,在加上感性訴求來創造更高的購買動機,所以強調手工(關愛表現)、傳統(文化傳承)、趣味(個人感覺)等,都能加強產品的感性價值,這樣的感性價值不會因為購買商品之後就流失,反而會增加認同感。 ■文:阿卡比
香港設計中心從02年起已舉辦「設計營商周」,標誌著設計、創新及品牌概念,日本是2010年的夥伴國,而且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和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攜手與香港設計中心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作,參與第6屆香港貿發局創新科技及設計博覽(HKTDC Inno Design Tech Expo),以「感性價值設計展2010」(Kansei Design Showcase 2010)為展覽名稱,並以「共鳴—設計體驗和物語」為主題,融入「物語」(即故事的意思)的設計將會與人產生化學作用,牽動人的感觀,刺激彼此關係,讓人與物兩者的關係互相影響,產生共鳴和聯繫,使不同人與物產生的新體驗和新故事。單是「共鳴」在這次展覽,由逾600件作品中甄選出約100件展品,顯出了「共鳴」的理念。
為了突出「感性價值」,公司要從以前為了滿足生理需求的「製造商品」,轉向為了滿足心理需求的「製造故事」來思考,製作一方要重視生產的理念和精神,用家會重視使用上的趣味,一邊訴諸感性需求,一邊讓這種感性能夠共有,這樣就能創造出感性價值,而近年日本商品設計年正落力在這方面下工夫。
日本政府振興產品設計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了創造感性價值倡議(Kansei Value Creation Initiative)。2007年,經產省認識到要保持製造業活力,在原有的以性能、信賴度、價格為產品價值軸的基礎上,用戶的感受也是創造價值的重要因素,因而提出創造感性價值倡議。具體措施有舉辦創造感性價值產品展銷會,至今在東京和巴黎舉辦兩屆,另外還創辦相關活動資訊網站,以及開設感性價值講座,以培養相關人才。
設計牽引觀者感覺
除了價格與功能以外,如何衡量物件的感性價值有何實質意義?當遇到某些事情時,有甚麼因素觸發個人的感性情緒?其實大家看到感性價值時,可能心中會有各種疑問,所以副刊專題版特別找來感性價值設計展行政總監平野曉臣先生,向大家分享究竟如何「增添和諧感」。
「無論是我的Apple電腦、古老的結他或者是上鏈手錶,我都非常珍惜,不喜歡換新的,正因它們價格相宜、方便、耐用,各因素均令我繼續使用。這些物件都有一些固有特質,不能用理性或邏輯來衡量的,我只能說這些特質一直牽引著我的觀感。」
平野曉臣表示,無論是品牌的傳統,或是根深蒂固的特徵或主張,這些特質都對他(受眾)有刺激作用,令他覺得這些特質具有特殊意義,這也是為甚麼人們對這些物件有著認同和偏愛,而令到它們變得無價。
「不過,享受與偏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我享受原子筆書寫流暢,但感情上不會對它有偏愛之情。若遇到另外一支筆更流暢,我會毫不猶疑就把它替換了。可是拿著我的古老結他就不一樣,我情感上對它的偏愛,猶如是對寵物般,而這種不一樣的偏愛,就凌駕於對它的品質要求。物件是否擁有這種感性價值,就取決於使用者有否對它產生認同或偏愛。在這層面上,感性價值與理性價值的概念是背道而馳的。」
物我互動超越物件價值
對某物件而言,存在某種情感反應就變得相當重要了。當使用者遇到某物件時,心裡就產生化學反應,結果可能會產生欣喜之情或會凝望著它。使用者會這麼說:「我被它背後的故事牽引著。 」「它好像會帶給我前所未有的體驗。」「它肯定會為我帶來珍貴的回憶。」就是因為受到這種凝視的影響,使用者再次受到刺激,而產生新感覺。「噢!我就知道它很特別。」「我希望它一直在我手中。」 「我永遠珍惜它的。」
認同和偏愛之情,讓物件與使用者互相影響,而這互動關係使該物件的價值達到新的層面,並超越其功能及固有價值。這如心理學的密切關係「Rapport」,激發起人與人之間的反應,以「心理環」將兩者連接。同樣地,擁有感性價值的物件亦會引起精神上的連結,這種能力可以驅使使用者對該物產生認同及偏愛之情。
「我們引用『共鳴』概念,物件與使用者彼此互動,以致兩者產生共鳴的關係。我深信這種狀態就是感性價值的主要元素和基本原理。」
日本嶄新的設計一向都無出其右,這次作為牽頭的夥伴國,強調參觀者與展品之間的共鳴,接近100件展品經過評審挑選後分為三個類別:個人共鳴,與別人及物之共鳴,以及與社會之共鳴。副刊專題版現率先披露3件官方具代表性的展品(見右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