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城市建造技術看香港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名為「大長今」的泥漿盾式隧道鑽挖機,加快了鑽挖速度,是開拓交通網絡的重要技術設施。

 一棟棟的舊建築固然是活生生的歷史印記,其實建築技術也能反映香港城市的發展歷程。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何佩然對本地經濟及發展史素有研究,她娓娓道出香港的建造技術與城市發展的關係。總結多年研究經驗所得,她認為建造技術無疑是有助城市發展,但人在本地社會發展過程中有著重大影響。「人口增長如內部增長以及移民人口包括內地新移民,都是推動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

 現在香港的城市發展甚具規模,其實在開埠後的發展,要面對不同「先天障礙」,尤其是缺乏淡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香港本身缺乏湖泊和河流,而地表岩石大部分都是由火山岩和花崗岩組成,難以儲存地下水,同時要面對氣候惡劣的日子,全年降雨量不平均,特別是夏季炎熱多雨,更會受颱風吹襲。香港土地總面積約1,095平方公里,但山地較多,只有約25%土地適宜人類居住。」

 為了克服各種「先天障礙」,人們利用建造技術作為手段,主導著城市的發展,解決水源就興建水塘以至後來購買東江水。解決土地匱乏的問題,最早使用的就是填海這方法,增加可供發展的土地。「在中上環地區,現在電車軌向海皮方向的土地都是從前填海填出來的,如在1868年便是利用堆石法在文咸西街填海。」

先進技術推動城市發展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道路網絡的擴展,經過不斷改良,變得更耐用和具疏水能力,而何佩然認為更重要的是興建能穿越山脈的隧道,解決高山阻隔各地聯繫的問題,由古代的人手發掘發展到使用爆破技術,以至今天使用的隧道鑽挖機,大大提高效率和更安全。至於興建房屋的技術提升,對城市發展有重要影響,由昔日以草木和青磚蓋屋,進展到以混凝土和鋼筋,令房屋可向高空發展,結構也更鞏固。「到了90年代引進預製組件技術,現在更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利用電腦事先模擬建造過程,提升實際的成效和減低所需時間。」

 其實早在1843年已有維多利亞城的發展藍圖,據何佩然介紹,中環、金鐘半山屬政府山—香港軍政中心,港島北部是貿易據點,跑馬地一帶則作墳場用途,灣仔為宗教團體、學校用地,上環則是華人商業區等,規劃仔細。何佩然說香港都市化的歷程可分四大階段:1)19世紀中期開始的核心區域發展:2)核心區域擴張—開拓九龍半島;3)工業區發展;4)多元核心的發展。這4階段的發展過程,經歷過由華洋對壘,到接受西方文化的進程。「從建築和城市生活反映出中西文化融和,如外表是廟、內裡是教堂的聖馬利亞堂就是經典的例子。」她說整個過程固然可見利用建造技術克服先天障礙,也體現出城市面貌不斷改變,以及城市人生活的轉變。

相關新聞
傳承香港歷史 大家齊來寫故仔 (2010-10-23) (圖)
從城市建造技術看香港發展 (2010-10-23) (圖)
潮語反映 時代轉 社會變 (2010-10-21) (圖)
「當代攝影意義」 融合藝術與商業 (2010-10-21) (圖)
「傳統活化」老行業自處之道 (2010-10-21) (圖)
潮人潮事 道盡社會新發展 (2010-10-18) (圖)
「環保經濟」 消費市場的新動力 (2010-10-18) (圖)
「甜品浪潮」稱霸年輕人市場 (2010-10-18) (圖)
舞蹈立體化 藝術無界限 (2010-10-18) (圖)
高歌擊鼓起舞 用興趣點亮人生 (2010-10-16) (圖)
舞入人群表現真我 (2010-10-16) (圖)
小學組決賽、冠軍隊伍及嘉賓示範演出 (2010-10-16) (圖)
擊鼓奏出開心樂章 (2010-10-16) (圖)
香港活力鼓令24式擂台賽 (2010-10-16) (圖)
搖滾樂隊闖出新路 (2010-10-16) (圖)
2010比賽 蒲窩TeenPower青少年樂隊 (2010-10-16) (圖)
解構新詞 演繹社會無限變化 (2010-10-14) (圖)
「手作主義」 十年捱出品牌來 (2010-10-14) (圖)
「戲劇教育」 台上台下的對話 (2010-10-14) (圖)
「重疊發展」 人生不再單一化 (2010-10-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