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世博初期,參觀者隨意睡在園內的地上,引起媒體極大關注。
從開園起,排隊,就成了上海世博會無法迴避的關鍵詞。開園之初,媒體對於遊客插隊現象的批評不在少數,由此在民間引發一場激烈的爭辯與討論。
「裝殘」現象引熱議
5月20日,上海音樂學院應屆畢業生劉辰子去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對世博園區出現部分遊客「裝殘」濫用輪椅的不文明觀博現象表示「苦惱和痛心」,在上海引起廣泛共鳴。
翻開世博會的史冊,不難發現,排隊問題在國外同樣存在,但老外們卻用藝術「優雅」了這個難題。
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荷蘭館是當仁不讓的最熱門場館,4,000多德國人排成了一個Ω形,充分地利用了草地。後來發現也排不下了,人們就排成一個@形。單從秩序上來說,@是一個最不堪一擊的隊形,但德國人卻做到了。40年前的大阪世博會,引導員旗子一揮,民眾邁著小碎步,緊隨其後,五六十萬人一聲不吭,全場只有木屐的聲音。
排隊體現對文明追求
有社會學家認為,排隊看似一個簡單的個人行為,其實體現著社會成員的價值認同,包括對公平秩序的遵守與履行,對社會資源的分配原則,對效率的合理追求,及對他人權利的尊重。而這些恰恰是一個良好環境的文明基石。從這個意義上說,世博排隊為每個人提供一次審視自我的契機。
世博過半時,一名志願者曾向記者表示,經歷三個月磨合,排隊的默契似乎已形成,插隊、吵架現象少了。而據上海市有關部門多次隨機測評城市文明指數,結果已從最初的70多分上升到近90分。「六個月來,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跨欄的『劉翔』少了。」這是上海市市民巡訪團團長任德呈在世博會臨近結束時最直觀的感受。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季衛東教授亦認為,排隊秩序的改進雖然只是世博會一個很小的縮影,但其中體現的開放式地、不斷更新完善地管理方式或者學習型組織,正是世博會留下的寶貴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