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政改本地立法公布後,民主黨幾名資深成員狠批相關安排「貨不對辦」,炮轟「魔鬼在細節」,並質疑政府的本地立法建議是想阻撓反對派成員參選,似乎是政府「騙了」民主黨。前日,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急忙主動澄清,指民主黨沒有受騙,政府有關「超級議員」提名門檻及實行單一大選區比例代表制等安排,無違反承諾。何俊仁這樣做表面上是幫了政府,實際上卻是挽救了民主黨的政治誠信和黨格。民主黨在政改方案通過後,就有不少出爾反爾的言論。在今次本地立法的過程中採取甚麼態度,是對民主黨誠信與黨格的考驗。
政府上周六公布政改方案本地立法細節,這是特區政府、中央以及包括民主黨在內的社會各界多月前經過溝通協商的結果,反映了社會共識。但本地立法公布後,民主黨幾名資深成員卻狠批相關安排,炮轟「魔鬼在細節」,並質疑政府的本地立法建議是想阻撓反對派成員參選、明益建制派云云。
何俊仁姍姍來遲的澄清
民主黨成員的反應,似乎是政府「騙了」民主黨,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後,政府的本地立法細節卻「貨不對辦」。民主黨成員對本地立法細節的指控,性質非常嚴重,要麼是民主黨被政府過橋抽板,顯示特區政府不守信用;要麼是民主黨資深成員出爾反爾,不顧誠信與黨格。二者必居其一。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於前日急忙主動澄清,指民主黨沒有受騙,政府亦無違反承諾,黨員言論過激,只是即時反應。他又指,本地立法建議全在特首承諾之內,符合特首曾蔭權於6月21日記者會中的發言。何俊仁的澄清,已經姍姍來遲。早在政改方案通過後民主黨的表現,實際上已經令民主黨的誠信與黨格受到很大損害。政治誠信是政黨最基本的倫理價值要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黨而無信,黨格破產。民主黨應汲取教訓,毋再輕易拿自己的誠信與黨格作政治賭注。
何俊仁輕描淡寫說,政府上周六才提交文件,黨員炮轟政府是即時反應,以致「講說話過了火位」。其實,民主黨一些黨員並非是偶然「說話過了火位」,而是不顧誠信、出爾反爾已經好長一段時間。
民主黨在政改方案通過後已出爾反爾
政改方案通過後,民主黨就提出,新增5名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席,只要證明與區議會界別有「實質聯繫」即可參選,這意味著320萬名區議會功能界別的選民,都可參與競逐,這不符合區議會功能界別的設計。當時輿論已批評民主黨是出爾反爾,不顧誠信,推翻了民主黨原來特別強調參選人和候選人必須是區議會民選議員的主張。特區政府上周公布政改方案的本地立法細節之前,關於「超級議員」的參選資格,民主黨還聲言準備提出修訂,將參選資格開放至「與界別關聯人士」,這與所謂「實質聯繫」一脈相承。
但民主黨原本力證區議會改良方案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決定,就是特別強調改良方案是參選人和候選人具特定性,必須是區議會民選議員,並非像地區直選那樣任何界別人士都有資格參選。而民主黨卻提出將參選資格開放至「與界別關聯人士」,推翻了民主黨原來的主張。如此出爾反爾,如何取信於人?
民主黨突然「反檯」其來有自
本地立法方案揭盅後,民主黨張文光公開批評「超級議席」選舉經費定在600萬元,令候選人「選不到就破產!」繼後李永達又接力,批評政府建議「處處設限,設計荒謬」,質疑其目的是要趕絕「泛民」選特首,更點名批評唐英年「不君子」,日後「好難再合作」。有人甚至指政府的政改方案會破壞與「泛民」之間脆弱的互信,並要求政府懸崖勒馬,盡快修訂政改方案的細節,避免「溫和民主派」被迫走向激進。
民主黨的資深成員突然「反檯」,如前所述是其來有自,並非臨時「搬龍門」,而是不顧誠信。但正如美國已故前總統林肯的名言:「你可以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候欺騙某些人,但是你無法在所有時候欺騙所有人。」何俊仁大概懂得這個道理,他主動澄清三點:一、「超級議員」提名門檻,政府一直只承諾定在10至20人以內,現今決定中間落墨定在15人,絕無欺騙民主黨的成分;二、「超級議員」選舉以單一大選區比例代表制,亦是協議的結果,「當時與(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傾(談),也是同意以一個大選區,因為分區會出現『5對0』(即某陣營在5區全贏)的局面」;三、600萬不算太高,因為競逐全港一個大選區,即每個選民大約花費1.8元,是合乎比例。
何俊仁深信,在「超級議員」選舉設定的15人提名門檻下,「泛民」有能力派出至少三條隊伍參選。對於有「泛民」人士認為特首選舉的150個提名門檻過高,何俊仁也深信「泛民」陣營「有合理機會坃到提名」。這算是講了老實話。實際上,全港共有412個民選區議員,欲參選「超級議員」的政黨,若要找到15個提名人也有困難,是說不過去的,至少說明不能取得區議員的認同,在區議會沒有起碼的代表性。
何俊仁澄清 免民主黨誠信和黨格再破產
何俊仁澄清政府並無「過橋抽板」,表面上是幫了政府,實際上卻是挽救了民主黨的政治誠信和黨格。有人質疑何俊仁為何急轉𡟼,何俊仁就指民主黨應「公道D」,「唔應該夾硬砌政府」,有需要向外釐清誤解。何俊仁錯而能改,比起張文光、李永達等資深黨員來,顯得較為講誠信,政治上也成熟一些。
就個人而言,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就政黨而言,誠信是政黨的從政之本;就社會而言,誠信是社會正常運作的基礎。政黨的政治誠信與黨格,對本港政治生態的良窳,對社會風氣的好壞,影響都很大。公民黨的虛偽政治性格以及罔顧誠信的投機行徑,不僅損害了公民黨的黨格,而且毒化了本港的政治生態。余若薇與社民連苟合搞「公投」,不顧尊嚴,採取了不誠實的策略,不斷改變投票的勝負標準。余若薇和公民黨既反對政改方案,又要參與區議會功能界別選舉並提出降低提名門檻,圖謀搶奪政改果實,這是極端厚顏無恥的投機行徑。余若薇和公民黨罔顧政治誠信與黨格的做法,似乎有一定傳染性,民主黨在政改方案通過後的出爾反爾,就有公民黨行事作風的痕跡。若本港其他黨魁和政黨都像余若薇和公民黨一樣,本港政壇就毫無信任和信用可言,更不用說繼續與中央坦誠溝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