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掀熱潮 現實遇冷風 詠春拳內患重重難推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國際詠春拳大賽,因需佩帶護具,詠春功夫很難充分展現。

 近兩年來,隨著《葉問》系列電影的相繼面世,海內外掀起一股詠春拳熱潮。而近期首映的《詠春功夫》(惠英紅、鄒兆龍、白靜等主演)的推出,再次將詠春熱推向新高潮,學詠春練詠春成為社會時髦。然而,表面的繁榮卻難掩詠春拳在自我發展和推廣中存在的客觀問題——門派紛爭不斷,大賽技術規則無定制,社會爭相習詠春卻多為憑一時熱情,而因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人才青黃不接,更令業內人士擔憂。香港作為詠春拳的光大之地,以冼國林為代表的香港詠春拳弟子,為推廣詠春拳,既四處奔波組織詠春大賽,又親自組織拍攝詠春系列電影,但總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詠春拳大熱令其迎來發展最好機遇,但在進一步發揚和推廣詠春功夫的過程中,仍需解決多個現實存在的障礙。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以一代詠春拳宗師葉問傳奇人生為主題的兩部影片《葉問1》、《葉問2》的相繼推出,不僅讓世人了解李小龍的師父葉問,更令詠春拳名聲大噪,全國各地興起學詠春練詠春的熱潮。藉著今年年中《葉問前傳》上映的東風,以單拳種對打為比賽內容的國際詠春拳邀請賽,也順勢推出,國內外各路詠春拳門派習武之人躍躍欲試。

門派之爭白熱化

 然而,正所謂「瘦田無人耕,耕後有人爭」,距離比賽尚有月餘,當主辦方向世界各地廣發英雄帖的時候,詠春拳內部卻傳來不和諧聲音:詠春與永春誰更正宗?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關於詠春拳的起源,業界尚未有統一口徑。葉問曾稱詠春祖師梁博儔先生在雲貴邊界娶妻嚴詠春,為紀念妻子得詠春拳。而順德永春掌門人、陳華順曾孫陳國基則表示,永春拳來源於福建泉州九蓮山少林寺。他稱清朝雍正年間,清政府派重兵燒燬持不同政見的南少林。永春之名容易被清廷留意,後人為掩人耳目,才在永春前面加了偏旁,並最終衍生出詠春拳。

 在一次業內交流活動上,陳國基明確稱「永春是正宗,詠春只是宗枝。」並指「為掩人耳目永春才改為詠春」。而葉問之子葉準在回應時也毫不諱言:「我不會承認永春是詠春。」不過,在稍後的一次表態中,葉準師傅語氣稍顯平和。他稱詠春起源於永春這個說法,從沒有聽父親提起,詠春歸於永春沒有必要,還是各自發展比較好。

 永詠之爭不斷發酵,甚至一度出現動拳腳的情況。今年九月下旬,國際詠春拳大賽開賽。為秉持己見,順德永春拒絕參賽,理由是大賽沒有冠名「永春」。儘管賽前佛山市體育局局長楊振富苦口婆心稱:「佛山武術流派眾多,不同流派的共存沒有什麼問題,天下詠春是一家。」但順德永春仍然不為所動。

 不僅永詠之爭尚無定論,堪稱中國武林盛事的國際詠春拳大賽,也因為詠春拳技術比賽規則含糊不清而被外界所詬病。香港文匯報記者在這次大賽中了解到,聲勢浩大的詠春拳比賽,竟無業內普遍承認的比賽得分規則,甚至究竟如何出拳才算是詠春功夫,也是賽前臨時倉促商定。此外,比賽當中,規定選手必須佩帶護具,這讓用拳範圍較小的詠春功夫施展時掣肘較多,眾多參賽選手對此亦頗有微詞。

 對此,大賽總裁判、葉準徒弟冼國林解釋,希望通過比賽,進一步摸索詠春拳技術以及比賽的技術規範。

後繼乏人堪憂慮

 港人冼國林是葉準師傅的得意門生,並擔任香港詠春聯合會主席職務。身為電影《葉問》前期主創人員及《葉問前傳》的出品人,為了推廣詠春拳,冼國林可謂勞心勞力。他不僅親力親為設帳授徒,並出巨資在佛山籌辦武術學校。而且,為了擴大詠春拳的影響力,他先後在粵港兩地組織了多場詠春拳比賽。對詠春拳未來的發展和推廣,冼國林顯得急切和擔憂。

 「我祖師爺葉問大約有三十多個徒弟,目前在世的有十個左右,年齡最小的也有八十歲,而且真正在教詠春拳的一個也沒有。」冼國林說,他今年五十歲,是師傅葉準最小的徒弟,他的師兄們一般是五十五歲六十五歲年齡段的居多,年齡都偏大了。「說人才青黃不接,那絕對是事實,我都比較傷心。」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在詠春拳的學員雖多,但很多都是憑一時熱情,真正有熱情有潛質又能吃苦去學練詠春拳的人實在太少。

 香港文匯報記者也獲悉,目前,一些有數十年詠春拳練習的師傅級好手,真正從事詠春拳教學的又少之又少。葉準師傅有三十多個徒弟,從事詠春拳傳授的不足十人。「就我自己來講,我教過的十個徒弟,只有一個在教拳,而且在英國。所以現在不但是我擔心,我師傅也很擔心。」冼國林說。

 不僅冼國林,詠春拳宗師彭南的弟子、佛山市武術協會常務副主席甘家康也表達了同樣的憂慮。從事詠春拳教學四十年的他告訴記者,他總共有十二名弟子,在教練詠春拳的只有二人,其他的做工人、律師和經商的都有。他感歎,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獨生子女多,能吃苦的人少,年輕一代熱愛武術的「武癡」越來越難找。

相關新聞
銀幕掀熱潮 現實遇冷風 詠春拳內患重重難推廣 (2010-11-08) (圖)
詠春拳需順應時代特點 (2010-11-08) (圖)
業界多浮躁之風 (2010-11-08) (圖)
牆內開花牆外香 洋人熱衷詠春拳 (2010-11-08) (圖)
縱然一身兼多職 港人矢志揚詠春 (2010-11-08) (圖)
建優美環境 食有機食物 投入綠色生活 (2010-11-06) (圖)
校園綠化激發創意 (2010-11-06) (圖)
有機飲食實踐環保 (2010-11-06) (圖)
有機生活齊體驗 (2010-11-06) (圖)
《回不了﹗》 (2010-11-06) (圖)
《離開》 (2010-11-06) (圖)
《榨取生命》 (2010-11-06) (圖)
《Constancy》 (2010-11-06) (圖)
《製造系統》 (2010-11-06) (圖)
90後大學生 也文也武 (2010-11-06) (圖)
《富春山居圖》作者 黃公望身世之謎 (2010-11-04) (圖)
黃公望畫像 (2010-11-04) (圖)
富春山居圖一 (2010-11-04) (圖)
富春山居圖二 (2010-11-04) (圖)
富春山居圖三 (2010-11-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