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面對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頻頻共同發出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呼聲。北京專家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誘因是美國的次貸危機,而當前國際金融體系中存在著投票權不合理、對美國監管缺失、以及美元獨大且濫發的三大癥結與弊病。對此,中國應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規則的制定,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
弊端一:美可一票否決
針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美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肖煉向香港文匯報分析指出,國際金融體系事實上包括金融體系、監管體系和貨幣體系三大方面。他說,在金融體系方面,主要存在著投票權不合理的癥結與問題。
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金融機構的投票權過度集中於美國,導致其實際具有一票否決權。
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等發展中國國家多次呼籲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加快完成IMF份額調整。據了解,目前,美國持有IMF17.67%投票權,而IMF條款規定,重要決策須經過85%以上投票權的表決通過。換言之,只要美國不點頭,IMF就無法做出任何重要決策。
弊端二:對美監管缺失
其次,在監管體系問題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近日撰文指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誘因是美國的次貸危機,而監管不力或監管缺失是釀成金融危機的微觀原因。在監管體系問題上,肖煉認為,對美國的監管缺失是體系的一大癥結,同時也是導致本次金融危機的一大原因。他說,目前,國際上還沒有達成統一的硬性指標對金融市場進行有效監管。
弊端三:美元獨大濫發
此外,在貨幣體系方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系主任郭紅玉指出,在目前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利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貨幣地位,幾乎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並通過濫發美元來減輕外債負擔和彌補赤字,這不僅引發了國際資本流動性過剩,也將通貨膨脹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
肖煉表示,美元不斷開動印鈔機,令到全世界「跟著倒霉」,而國際上目前又沒有其它貨幣可以替代美元地位。他建議,可以讓全球貨幣體系與黃金掛u來獲得穩定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友法指出,目前國際美元外匯儲備總量的70%掌握在發展中國家手裡,這種儲備結構對發展中國家十分不利。易憲容建議,中國要建立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實施富有彈性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規則的制定,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加強金融監管;並要建立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預警機制和處置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