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化與你系列
英國文化協會早前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了兩場「智慧課室」講座,邀請了不同界別的大師,包括了品牌鬼才BJ Cunningham及其妻子兼設計師Georgina Goodman,以及《Time Out》創辦人Tony Elliott,跟一眾參加者分享他們創立品牌及雜誌的經驗及心得。
夫婦檔的品牌傳奇
很多人知道BJ Cunningham創立極具爭議的「死亡香煙」品牌,以揭露吸煙危害健康作為推銷主題,創造「銷售真相」理念,其品牌推廣公司曾與不同的國際企業合作,但當然最叫人「著迷」的,就是他為妻子打造Georgina Goodman名貴皮鞋及配飾品牌。
Cunningham對品牌有獨特的見解。「品牌概念在近年愈來愈受到重視,大企業及中小型公司都明白其力量,但品牌不只是知名度,而是投入度。」
「你要讓顧客忠於你的公司,得使他們感到你的公司和他們有關係——你要明白自己的對象,以及你自己想得到甚麼,那樣你才可以許下承諾。之後你要堅持完成你的承諾,而且要一直做下去。」Georgina也說:「聯繫十分重要,以我的鞋為例,女人愛鞋,除了令人美麗之外,也是她們站在地上的物件,即是令她們和地上有關係的一點,所有東西都是跟關係有關。」
Cunningham給創業人士三個建議:不要害怕失敗;將「產品」和「生意」分開;做真實的自己,始終如一。Georgina指,她明白有很多人都想推出自己的品牌,但除了創意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而她很幸運有Cunningham的支持及協助,所以他們的品牌才這麼成功。
雜誌反映時代之變化
1968年8月,還在英國基爾大學學習的Tony Elliott正在放暑假,他覺得需要有一本雜誌報道當時的最新資訊,於是毅然用70鎊創立了《Time Out》,發展至今天,更利用授權方式,在香港、紐約、巴黎等全球超過20個城市發行。
Tony指,人們的價值觀已與七十年代不同,所以即使有人批評現在的《Time Out》跟以往的不一樣,他說變的不是《Time Out》,而是社會,雜誌從來就是反映社會。他又表示,辦雜誌要不斷求變,以迎合讀者口味,但雜誌的定位不能模糊。
隨著全球化的興起,《Time Out》也在全球20多個城市「插旗」,但現時只有倫敦和紐約兩地版本是自主經營,其他城市的版本都用授權模式,跟當地出版商合作,這些都是因應社會轉變而轉變。
「互聯網興起對《Time Out》帶來了不少壓力,加上免費報刊的競爭,所以我們要發展網上市場。雜誌銷量減少,但網站瀏覽人數卻節節上升,我們一直在進步,而非後退。」印刷版本市場的萎縮,是時代發展使然,Tony可做的就是應勢開發網絡市場,但是否完全放棄印刷版本,現在還是言之過早。
繼一連兩個「智慧課室」講座後,英國文化協會在11月再推出兩場主題特殊的講座:平等機會和文化關係的商機和社會企業,有興趣的朋友請瀏覽英國文化協會網站www.britishcouncil.org.hk/social。 ■文:曾家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