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理
自從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提出設立「關愛基金」後,各方議論至今不絕,概括而言,可用「有讚有彈」形容。
筆者對關愛基金偏向於「讚」,理由很簡單:對普羅大眾、弱勢社群、尤其是在貧窮線上下掙扎的低收入人士而言,有關愛基金絕對好過沒有。例如,那些「三無」人士,「五無」人士,過往幾次政府「派糖」,這些可憐人都成了「漏網之魚」,無法享受到相關福利,實在是非常之不合理。好了,未來有了關愛基金,這些「漏網之魚」就可以從基金取得與大眾同等的福利。當然對關愛基金就值得讚上一讚。
日前,政府公布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的成員名單,除了4名官方成員,在20名非官方成員之中,來自商界的只得3名,其他17名屬於社福界、教育界、勞工界等。這就令人有些奇怪了。眾所周知,關愛基金的規模初步設定為100億元,政府與商界各佔其半,即各出50億元。政府的50億元絕無問題,相信立法會審議撥款時,不會有多少議員夠膽投反對票。尤其是分區直選議員。閣下反對撥款,下次選舉選民就會將選票投給別人了。商界的50億元,已有數名大商人帶頭表明樂捐。值得在這裡代表窮人說一聲「多謝」!
按照商業社會的「遊戲規則」,既然商界最終捐款佔一半,督導委員會成員中的商界代表,好應該在全部24名成員中佔12名。這樣,才顯得比較公平合理。如今,督導員之中商界只得3人,佔八分之一,或佔百分之十二點五,明顯偏低。有一種可能是,政府估計商人對擔任基金督導員興趣缺乏,委任3人也只是聊備一格而已。不過,為尊重商界,為公平起見,也為了淡化「仇富」情緒,建議政府再委任至少8至10名商人加入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要商界出錢而讓他人揚名天下,似乎不是公平和高明的做法。即使商界不出聲或不好意思出聲,政府也應從善如流改一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