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教育部發布的08年中國教育資料,全國有普通高等學校2,263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即可頒發學士或以上學位院校)1,079所(當中包括獨立學院322所),高職(專科)院校1,184所。普通本科院校當中大部分是國立大學,而獨立學院是近年教育部為增加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推動由各名牌大學如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和淅江大學等數十所高校與私人企業合作成立的民辦院校,提供非國家資助的大學本科教育,學費貼近私校,其高考錄取分數及學位認受性亦較低;而高職(專科)院校即可頒發大專文憑的院校,類似香港頒發高級文憑或副學士的院校如IVE(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和SPACE(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等,當中約200所是民辦院校。
科研經費7年增逾300億
2008年,內地可頒授碩士或博士學位的機構有796個,其中479所為高等院校,另外317所為科研機構(如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的附屬研究所);而本科(大學)生人數則為1,104萬人,專科(大專)生916.8萬人,碩士生104.6萬人,博士生23.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18至22歲接受高等教育百分比)達到23.3%。
國家和社會投入高等院校的科研經費亦按年大幅增加:2000年高校的科研經費是142.6億(人民幣),2007年激增至457.3億(人民幣),7年內增加3.2倍。
全國高考統一招生
內地由1952年開始實行全國統一招生,「文化大革命」期間高考被廢除,1977年恢復高考。幾十年來,高考都是內地大學招生主要渠道,2001年,教育部推動高校自主招生試點,03年,賦予北大和清華等22所高校有5%學額自主招生權,到07年共有53所高等院校享有自主招生權。即使如此,「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簡稱高考)仍是主要的招生方式,考生通過考試統一報考全國2,263所普通高等學校。2010年共有957萬人參加高考,比最高峰的2008年參考人數的1,050萬減少近100萬人,高考的錄取率已超過60%。
內地的高考是以省/直轄市為單位進行統一考試和錄取的(即每省/直轄市的考試科目和試題略有不同)。學生可選文科(文史類)或理科(理工農醫類)科目進行考試,最初考試科目多達6、7科,如文科須考語文、外語、數學、歷史、地理和政治等;理科須考語文、外語、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科目,近年考試科目大都簡化至語文、外語、數學和文/理科綜合。
按分數填報志願學校
至於錄取方面,不同省/直轄市採取3種方法:一是報名時一併填報志願院校和專業;二是考試後(未有分數結果)按自我評估考試結果報考志願院校和專業;三是在考分公布後再填報志願院校和專業,近年大多省/直轄市都逐步選用最後的方法,讓考生知道分數後再填報志願,各院校按填報學生的考分擇優錄取。
由於高考生人數近千萬,因此頂尖大學的門檻都非常高,清華和北大是內地最頂級的大學,只有高考成績達狀元級的考生(最頂尖的千分之幾),才有機會考入該兩校。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的錄取標準亦不比北大和清華差多少。而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和廈門大學等排名前列的院校及一些熱門的專科大學如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等,亦要高考成績達最頂尖的1至5%的考生才有望考入。 ■羅永祥 內地升學專家、香島專科學校校長(本文標題和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