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查令十字路走到香港國際古書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Paul Feain

 第四屆香港國際古書展即將於12月3日至5日在金鐘太古廣場會議中心舉行,40多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古書店齊聚香港,帶來3日的舊書香。荷包羞澀的我們做不了專業買家,卻也能恣意閑逛,盡心享受一個愛書人與書的聚會。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從查令十字路84號開始想像

 「這是一間活脫是從狄更斯書裡頭蹦出來的可愛舖子。

 店外陳列了幾架書,開門進去前,我先站在外頭假裝隨意翻閱幾本書,好讓自己看起來像是若無其事地逛書店。一走進店內,喧囂全被關在門外。一陣古書的陳舊氣味撲鼻而來。我實在不知該怎麼形容:那是一種混雜著霉味兒、長年積塵的氣息,加上牆壁、地板散發的木頭香……極目所見全是書架--高聳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書架,橡木架面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雖已褪色仍綻放光芒……」

 所有看過《查令十字路84號》的人,大概都會對古書的世界心嚮往之。夢想有一天能到倫敦,踏上這條有名的書店小街,隨意走進一間光線幽微的老書店,與一本意想不到的書相遇。

 而一本舊書呢?在不同的收藏者手中流轉,招惹了歲月的塵埃,也許還附著筆跡與劃痕,再加上一點閱讀時的咖啡漬,看起來成熟又有味道。就算在新生代的眼中,舊書也常常是故事發生的導火線。日本年輕小說家森見登美彥的青春小說《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中,主角就渴望與學妹在舊書集市中浪漫相遇,更為了贏回學妹兒時的珍貴藏書而在一間積滿塵埃的古書店中與一眾古怪之人展開火鍋大戰。

 這次在古書展上展出的書籍,動輒就有上百年的年紀,隨便翻動一本,都好像能聽見歷史流動的聲音。這些書裡,有兒童繪本,有遊記地圖,有老照片集,更有名廚的食譜。發黃的書頁間,在在都是當年的流麗光景。

中國是天生的收藏家

 書展的組織者之一Paul Feain來自澳洲,在悉尼擁有一間名為The Cornstalk Bookshop的書店。Paul是愛書之人,看他談論書時的眼神就知道。訪問期間,他還變戲法似地突然從西裝口袋中掏出一本正在閱讀的小說,並非一本當季的暢銷書,而是一本經典小說——好像古書商也都喜歡看舊書呢。

 Paul說,過去3年的香港國際古書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會購買古書的人,通常有些錢,並且對文化感興趣,對於歷史中有標誌性意義的書籍特別關注。他們來到這裡,或者花上1萬塊,或者花上10萬塊,帶走自己心中的珍寶。」有人說,香港的古書市場方興未艾,既年輕又新鮮,但又顯得有點底氣不足。Paul不同意:「Picture This書店已經在香港經營八年多了,一直發展很好,除此之外,香港還有好多其他古書店,也都有一定歷史了。」他覺得,香港的古書市場在迅速發展中,特別當今日中國的經濟發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也繼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對Paul來說,最有潛力的古書市場,也許是中國內地。「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天生的收藏家,雖然在歷史上有過戰亂和動盪,但幾世紀以來,中國仍然很好地保存著自己的傳統和文化。你看紫禁城,就好像把中國文化的縮影凝固在裡面,並從戰爭和文革中倖存下來。我去過北京的國家圖書館以及北大的圖書館,他們的條件很好,藏有無數珍寶。」Paul說,在內地,要成為職業的古書商,需要國家發予執照,但在民間,有成千上萬從事古書收集的人。曾參加第二屆香港國際古書展的北京德寶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劉東當時曾經說過,近年來內地的古書市場持續火爆,但是國內大部分的古籍仍為國家所有,在市場流通的不多,品相好的更加少,由此造成了巨大的市場渴求。這個情況放在今天應該仍然適用。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各種原因,這屆古書展內地書商將缺席,唯有期待下一屆。

中華星閃閃

 這次古書展中明星眾多,例如《Das Kapital》(《資本論》)的第一版,扉頁上還包含了馬克思的親筆題字:「To Professor E.S. Beesly Lond. 18 Sept. 1867. Karl Marx.」,定價高達港幣425萬元;另外亦有狄更斯的經典小說《 Nicholas Nickleby 》(《少爺返鄉》)及《Great Expectations》(《遠大前程》)的初版等等。

 訪問現場,Paul給我們介紹了一些他的心頭好,大部分是與中國有關的書籍。其中包括1本兒童刊物《Scenes in Asia》,作者是Isaac Taylor,版本是1819年印於倫敦的初版。書中附有1張折疊式的地圖以及84張人手彩繪,顏色保存得十分好,書的品相也上佳。Paul開玩笑說,自己有3個小孩,也常常給他們買書,所以知道小孩對待書是多麼馬虎,像這樣經過近兩百年卻未經損毀的兒童書籍簡直是彌足珍貴。

 這次的展品中,亦有很多與中國刑法有關的書,比如一本《The Punishments of China》(《中國古代刑罰》),由George Mason創作,初版於1801年。書採用16開大開本的設計,一邊是作者的繪圖,一邊則是這則刑罰的英文、法文解說。Paul說,19世紀外國人對中國十分好奇,特別是有關中國的刑罰的書在歐洲十分暢銷。在中國南部口岸,甚至有中國畫家組織起來繪畫關於刑罰的書(比如說十八層地獄的經典場景),售予外國商人帶回國。

 看了一大堆Paul帶來的古書,記者最喜歡的還是一本出版於1906年的《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由J.M.Barrie作文,Arthur Rackham繪畫插圖。Arthur Rackham是當時得令的插圖作家,他的插畫顏色淡雅,筆觸細緻又充滿想像。更棒的是,整本書的插圖並非直接畫在書頁上,而是單獨繪制完成,如一張張明信片般粘在書頁上,上面更覆蓋一層透明薄紙作保護,整本書就像一個藝術品般,讓人摸過就不想放下。

電腦時代的古書

 在《查令十字路84號》中,最傷感地莫過於讀到書店的主人去世,以及之後得知這間書店在現實中已經不存在了。實際上,書店的消失是現在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加上電子閱讀風潮的興起,紙本書前景未明,真不知道200年後,是否還看得到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古書」?

 對於E世代的來臨,Paul始終抱持樂觀的態度:「自從有了網絡,古書愛好者找書更容易了,而賣家的經營成本更低,只要有一台電腦就可以進行買賣。」但他也說,自己很慶幸能夠維持一間書店,和進來閑逛的人們聊聊天、交流讀書的感受的樂趣是如何也不可替代的。

 「我覺得古書店不會消失,在未來,古書業也不會消失。如果我們反過來想,電子書的產生和流行恰恰給書籍印刷者們提出更大的挑戰,他們要製作出更美、更好的書才能吸引買者。這樣的話,紙本書反而會越來越精緻,未來的古書市場則會越來越熱鬧了。」Paul笑著說。

相關新聞
從查令十字路走到香港國際古書展 (2010-11-29) (圖)
書評:尋找消失的別乞 (2010-11-29) (圖)
書介:誰「動」了清明上河圖 (2010-11-29) (圖)
書介:布喜──簡易布藝DIY (2010-11-29) (圖)
書介:我敢讀六十四卦 (2010-11-29) (圖)
書介:寂寞芳心小姐 (2010-11-29) (圖)
書介:夢偵探 (2010-11-29) (圖)
徵稿啟事 (2010-11-29)
印花 (2010-11-29) (圖)
Agatha Christie 謀殺天后 風靡百年 (2010-11-22) (圖)
書評:尋找工業革命的英雄人物 (2010-11-22) (圖)
書介.都市蜃樓:香港文學論集 (2010-11-22) (圖)
書介:吳寶春的味覺悸動 (2010-11-22) (圖)
書介:蝸牛食堂 (2010-11-22) (圖)
書介:這些人,那些事 (2010-11-22) (圖)
書介:卓韻芝奇遇記 (2010-11-22) (圖)
徵稿啟事 (2010-11-22)
貝理雅出自傳 英美哥倆好 (2010-11-15) (圖)
書評:寫在黑匣子裡的情書 (2010-11-15) (圖)
書介:設計心法100+1—設計大師經驗談 (2010-11-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