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港隊在剛圓滿結束的廣州亞運會上取得破紀錄佳績,運動健兒在比賽中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精神,均令700萬港人引以為傲。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見圖)以「亞運成績啟示:香港人有更大潛能」為題,在網上專欄《局長隨筆》中撰文,認為港隊的優秀成績,讓香港市民看到,香港和香港人擁有比人們想像大得多的潛能,包括人才的潛力、培養人才的潛力、吸引人才的潛力。他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又指近期支持申亞的港人增加,呼籲立法會議員聆聽民意,不要把申亞政治化。
獲獎運動員今出席立會
本港應否申亞的公眾諮詢還有2日便結束,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今早將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有關事宜。據了解,多名在亞運獲獎的港隊運動員將出席會議。直到目前為止,立法會內多個黨派對申亞仍持反對意見。曾德成在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指出,諮詢期結束後,自己會拿著已收集的意見,與議員說道理,游說他們支持撥款申辦亞運。
他在網上撰文中則指,香港運動員在廣州亞運會的成績,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令人感動,更令人看到香港人所擁有的巨大潛力。香港這麼多年來的成就,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香港人的實力,包括在經濟上、學術上、演藝上,但在體育上的展示並不多,相信這與整個城市對體育事業的重視不足有關,如家長一般很難接受子女自小向體育專長發展,而傾向以學業為重。但此情況隨著社會日益多元化而有所改變。
港應兼容體育人才
他認為,香港不應只是一個只懂「搵錢」的城市,它能夠兼容有不同志趣、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才。這是因為,社會在足夠富裕之下走向多元化,讓人們可以朝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這次在廣州亞運贏得榮譽的年輕選手,很多很早就選擇了做職業運動員,單車隊裡一批耀目的新星,只有19歲的張敬樂等,就是這樣冒起的。他坦言:「香港運動員都不是靠打天才波冒起的,他們除了自己的努力,還要靠香港已形成的一整套訓練系統,包括出色的教練、先進的設施、完善的計劃。」
主場之利能提升表現
曾德成強調,運動員的訓練很艱苦,一年沒有幾天能與家人相聚,大部分時間要按照嚴格的訓練計劃,在香港或外地接受訓練,但這亦反映出運動員背後有著龐大的後援系統。香港運動員的成績,離不開這樣的支援。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半個主場的因素」:「不妨視廣州為半個主場。」他坦言,2009年東亞運動會獎牌大豐收後,香港體院向運動員進行調查顯示,95%以上運動員認為主場之利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