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賈治邦親自品嚐林下植物刺五加。
5年改革林權 惠及三億農民
被稱為新中國「第三次土改」、牽涉內地數億農民切身利益的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破題兩年之久,已由試點地區的點點星火迅速席捲全國,正以燎原之勢喚醒沉睡的萬重遠山。作為這場山林變革的組織者和積極推進者,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指出,根據中央統一部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實現林農「耕者有其山」的願景。當前,對照中央制定的進程表,時間過半,主體改革任務完成已近八成,林改進入了全面推進、逐步深化的新階段。
■香港文匯報記者秦占國、王玨 北京報道
賈治邦表示,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義和影響遠不只在林業內部,而是關乎到中國農村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時代潮流已把林業推到了歷史的前台,中國林業發展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
中國缺林少綠 林改勢在必行
賈治邦介紹說,中國是一個缺林少綠的國家,森林資源嚴重不足,林業發展相對滯後,這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短腿」。同時,中國又有發展林業的良好條件,全國有45億多畝林地,8億畝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億畝濕地。「18億畝耕地解決了中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45億多畝林地卻為什麼沒有解決中國木材供應問題,更沒有解決生態問題?」5年前,賈治邦履新國家林業局,在第一次出差前往林改試點省份福建調研時,這個問題令他心情沉重。通過反覆研究,他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癥結在於林業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林業要又好又快發展,林改是一道必須跨過的「坎」。
「第三次土改」 時機條件成熟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林地的承包經營權、林木的所有權落實到農民一家一戶。這意味著全國27億多畝集體林地、林木將分到農民手中。對此,海內外輿論將這次林改稱為繼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改革開放之初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的「第三次土改」。
賈治邦說,經過30年改革開放,全面推行林改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因此,2008年上半年,中央作出了全面推進林改的決策。
賈治邦透露,經過幾年努力,福建、江西、遼寧、浙江、雲南、河北等17個省市基本完成了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其他省區市的改革正在加快推進。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完成集體林地確權面積21.76億畝,接近總面積的80%;重新核發全國統一林權證的集體林地17.23億畝,6,779萬農戶拿到林權證,直接惠及近3億農民。
他說,目前林改推進順利,但因這項改革涉及的領域很寬泛,牽扯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進展還不平衡。如期完成中央交給的改革任務、實現改革目標,工作十分艱巨和繁重,還需攻堅克難,開拓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