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家展示清華簡,指《十三經注疏》中《尚書》係偽本。 網上圖片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首批研究成果5日發布。相關研究證明現存《十三經注疏》中《尚書》乃偽本,為紛擾多年的《尚書》真偽之爭提供了有力佐證。
現存《十三經注疏》中的《尚書》裡有據說是出自孔壁的《古文尚書》,經過宋代以來許多學者研究,認定是後人偽本,但仍有爭議。清華簡中真古文《尚書》的出現,有助於解決這方面的糾紛。把清華簡《尹誥》與傳世的《古文尚書.咸有一德》相比較,可以判斷後者係後人偽作。這對於中國學術史的研究影響深遠。
戰國竹簡重現典籍
2008年7月,清華大學入藏一批流散境外的戰國竹簡約2,500枚,其內容多為經、史一類的典籍,在已出土的先秦竹簡中大多前所未見,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對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許多學科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本次面世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刊印有竹簡正反面原色、原尺寸的照片以及放大2倍的文字照片,以及釋文、注釋和文字編等。
孔編《尚書》多失傳
全書共包括《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和《楚居》等九篇文獻,前八篇都屬於《尚書》或類似《尚書》的文獻。傳說孔子選編的《尚書》有百篇之多,但經秦代焚書,大多失傳。漢初濟南伏生只傳28篇,稱《今文尚書》。漢景帝末曲阜孔壁發現《古文尚書》,比伏生所傳多了16篇,後又佚失。清華簡是自漢末以來首次發現類似《尚書》的典籍。
清華簡紀錄楚國文字
此外,清華簡中最長的《楚居》簡長度將近半米,記述楚人的居處遷徙,可以證明《史記.楚世家》所記大部分正確無誤,但也有多處不合,為楚國的歷史地理研究及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線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表示,此次收入的九篇竹簡,都是以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字書寫,其中《金縢》、《皇門》、《祭公》等有傳世本可相對照,對於推進楚文字研究亦有很大便利。 ■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