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行政費用大 更名宜慎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襄陽被視為諸葛亮的故居。圖為當地學生在三顧堂前集體誦讀《誡子書》。 資料圖片

淹沒特色 吃掉歷史

 地名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名字,而是代表一定的歷史文化,將其更名可能淹沒部分特色。例如安徽徽州為發展旅遊業,在1987年更名為黃山市。此舉大幅提高該市的知名度,然而,徽州本身其實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包括徽劇、徽墨、徽派建築,黃山這座山名卻「吃掉」徽州的歷史文化。

 事實上,樊城也是歷史名城,不但是三國時期關羽水淹七軍的地點,也是北宋知名畫家米芾的故鄉。雖然襄陽的歷史文化地位被認為高於樊城,但更名可能遮蔽樊城的獨特歷史文化。有人認為,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是不是襄樊這名可能更有歷史文化內涵呢?

抹殺集體回憶 居民落寞

 襄樊這個名稱已用上60年,更名令襄樊人的身份變成襄陽人,可能抹殺居民的集體回憶。一名自稱「一步單車」的微博網友的說話或可讓大家感受到一些居民的落寞感情:「襄樊的小朋友們注意啦……襄樊正式更名為襄陽,以前的襄陽改名為襄州,這是在搞甚麼啊……抹去了珍貴的記憶,襄城呢,樊城呢,我的襄樊五中呢……都改了嗎,有沒有問問創造記憶的我們?情何以堪啊……」

耗費龐大 動輒億元

 雖然襄陽市政府強調以節儉便民的原則更名,但市民的證件、店舖的招牌、公司的印章、多個網站等,都無可避免需要更改。據估計,一座150萬人口的城市更名後,單是更換第二代身份證就要花費兩千萬元人民幣。而以襄樊這種中等較大城市而言,更名耗資或高達億元人民幣。故國務院在《關於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的批覆》中強調,「需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堅持勤儉節約,降低更名成本,確保更名工作順利進行」。

低調處理 恐生跟風效應

 內地有多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襄樊成功更名,可能會令其他城市「跟風」。國家民政部和湖北省政府已明確要求以「低調、不炒作」的態度來處理更名,以減少所衍生的連鎖效應。

刺激經濟效用短期有限

 更名可在短時間內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並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但是長遠而言,更名只能作為輔助,不能為城市的持續發展提供主要動力。例如昔日的荊州與沙市合併後取名為荊沙,後來更名為更多人知曉的荊州。但其經濟規模並無超越襄樊。這說明更名並不一定令城市發展起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辦,例如更名可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但若服務質素跟不上來,旅遊業仍是難以持久發展下去。說到底,襄陽本身也不是一開始叫襄陽,只是該地在歷史巧合、居民努力、地理位置等因素交織下,才成為現在名滿天下的襄陽。 

相關新聞
中華基教會迎校本例 開班培訓兼職校董 (圖)
9成中西區議員反對英皇減班
城大比賽助學生實戰營銷 (圖)
理大國際論壇探教研方向 (圖)
考評局講座 簡介文憑試
劉梅軒中學 舞樂饕街坊 (圖)
校園放大鏡:鄧顯紀念中學辦家長簡介會 (圖)
辛亥百年 教協新年辦展覽 (圖)
隔膜 (圖)
更名爭議:襄陽「重返」現代 內地城市掀更名潮 (圖)
具正面實效 助城市發展 (圖)
與襄陽有關的歷史文化內涵
內地曾更名的城市 (圖)
行政費用大 更名宜慎重 (圖)
想一想
延伸閱讀
小知識:襄陽 (圖)
作者簡介
社評雙語道:盡力提供協助 慎重動用包機 (圖)
細味巨著A-Z: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