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南方日報》報道,有分析師認為,由於1月份即將進入春節前的備貨期,加上天氣因素,食用農產品價格將出現季節性上漲。但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農資價格的上漲、用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等因素也不容忽視,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正通過漲價回歸內在價值,進入趨勢性上漲通道。在此背景下,今年通脹形勢更加嚴峻,有可能會出現高點。
防通脹升溫 宜收緊銀根
中山大學經濟觀察專家林江教授坦言,當前的通脹在進一步升溫。此前「國16條」出台後曾在短期內發生反應,但隨後又出現反彈,這也證明通過行政手段,如限購、限價等僅是治標之法,而增大供應又需要時間來消化,比如增大糖、豬肉等農產品供應,都需要時間養殖、種植,遠水救不了近火。
該人士認為,若要控制通脹、減壓,央行應從收縮銀行信貸、控制貨幣流動,對外資流入加以控制等「治本」方面入手。
林江稱,今年政府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若這個積極的政策是一方面增加困難人群的資助,另一方面節省開支,適度調整固定資產投資,則有望控制通脹,因基建、建材與民生用品物價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斯蒂芬·羅奇也撰文指出,當前的通脹壓力已經處於危險區,2011年中國必然毫無保留地使用所有可以對抗通脹的政策工具。他認為,「中國要應對當前通脹壓力,中國有三套主要的政策工具可以使用:首先是傳統的穩定政策,諸如加息和貨幣升值;第二是進一步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限制銀行信貸的過度增長;第三是通過行政手段去應對那些推動農產品價格飛漲的個別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