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多種因素交織 通脹高點或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9]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  據《南方日報》報道,有分析師認為,由於1月份即將進入春節前的備貨期,加上天氣因素,食用農產品價格將出現季節性上漲。但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農資價格的上漲、用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等因素也不容忽視,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正通過漲價回歸內在價值,進入趨勢性上漲通道。在此背景下,今年通脹形勢更加嚴峻,有可能會出現高點。

防通脹升溫 宜收緊銀根

 中山大學經濟觀察專家林江教授坦言,當前的通脹在進一步升溫。此前「國16條」出台後曾在短期內發生反應,但隨後又出現反彈,這也證明通過行政手段,如限購、限價等僅是治標之法,而增大供應又需要時間來消化,比如增大糖、豬肉等農產品供應,都需要時間養殖、種植,遠水救不了近火。

 該人士認為,若要控制通脹、減壓,央行應從收縮銀行信貸、控制貨幣流動,對外資流入加以控制等「治本」方面入手。

 林江稱,今年政府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若這個積極的政策是一方面增加困難人群的資助,另一方面節省開支,適度調整固定資產投資,則有望控制通脹,因基建、建材與民生用品物價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斯蒂芬·羅奇也撰文指出,當前的通脹壓力已經處於危險區,2011年中國必然毫無保留地使用所有可以對抗通脹的政策工具。他認為,「中國要應對當前通脹壓力,中國有三套主要的政策工具可以使用:首先是傳統的穩定政策,諸如加息和貨幣升值;第二是進一步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限制銀行信貸的過度增長;第三是通過行政手段去應對那些推動農產品價格飛漲的個別問題。」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多種因素交織 通脹高點或顯 (2011-01-09)
專家解讀:供應失衡 重招難抑升勢 (2011-01-09)
港爭「樞紐」莫做「闌尾」 (2011-01-08) (圖)
市場手段代替行政手段 (2011-01-08)
中美關係陰霾 冀「胡奧會」消除 (2011-01-08)
避免保障房成權貴「福利」 (2011-01-08)
派糖僅「止痕」 長遠須增競爭力 (2011-01-06)
中國崛起 美更需與華合作 (2011-01-06)
專家解讀:透明制度化管理 防政策「撞車」 (2011-01-06) (圖)
轉變消費觀念還需做好配套 (2011-01-05)
須留意歐盟對華保護主義升溫 (2011-01-05)
需求推動 內地樓價易升難跌 (2011-01-05)
內地經濟不減速 加大調控遏通脹 (2011-01-04)
儲備管理轉向藏匯於民 (2011-01-02) (圖)
專家解讀:全球金融重心西向東移 (2011-01-02) (圖)
限呎盤勿變「精品豪宅」 (2011-01-01)
仍須慎防日對華戰略轉向 (2011-01-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