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對筆者來說,電影是小時候跟家人在農曆新年、聖誕節、暑假時的家庭活動。對學者來說,電影是研究香港普及文化及社會發展的參考資料。對香港來說,電影不但造就了國際巨星,也是香港普及文化的標誌。因此,一直以來,這麼多香港人都在看電影、拍電影、研究電影,甚至收藏電影。 ■文、攝(部分):曾家輝
為配合成立10周年的大日子,香港電影資料館最近就推出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從「館藏精選」的25部特選香港電影作品、「星光流轉.景幻情真」展覽、「歡樂早場」,以至其他講座及分享活動。日前香港電影資料館動員一班功臣從幕後走到幕前,現任館長林覺聲率領多個部門的代表,包括節目策劃(電影節目)何思穎、節目策劃(文化交流)傅慧儀、一級助理館長勞啟明、經理(電影搜集)何美寶、電影搜集主任陳彩玉、藏品註冊主任黃敏聰等,分享他們工作各種苦與樂。
香港電影資料館在2001年3月正式開館,所以今年才10年,正如館長林覺聲所言,資料館其實十分年輕。「我早在資料館籌備時已有份參與,後來轉到香國際港電影節及其他工作,07年時才調回電影資料館當館長,好像回家一樣,所以對資料館的工作及各部門的同事也很熟悉。不過,資料館其實很『後生』,才正式成立10年而已,若跟其他國家及地方比較,如中國電影資料館就在1958年成立,我們是在歷史、規模等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說真的,在籌劃當時,我認為資料館大概只有10多萬項藏品,但到了今天,我們已有100多萬項藏品,真是殊不簡單。」他說,館藏除了電影拷貝,還包括電影海報、劇照、劇本、宣傳品等,其中藏片超過9,000套,而且多年來還出版了160本以上書刊。
「我覺得我們已超額完成任務,但對於未來,我希望我們可以在修復方面有更大的成就。我們已修復了十多套電影如《孔夫子》(1940年),因為技術考慮,所以我們要交給意大利公司修復,未來如果可以添置新儀器,修復影片工作就不用外求。」
誠如館長林覺聲所言,修復是未來更看重的工作,所以特地問問負責修復工作的勞啟明有何特別故事。他指,舊影片有不少是易燃品,這些影片的拷貝稱硝酸片,如1940年拍攝的《孔夫子》。硝酸片在大約攝氏40度便會自動燃燒,一旦燃燒便沒有任何熄滅的工具,到了1955年推出了醋酸片,但仍要存放在乾冷環境,到了70年代,聚脂片的使用,才令影像保存的更為穩定。
上山下海找藏品
電影資料館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收藏電影。何美寶講述電影搜集的經歷時,就開宗明義他們是所有電影都會收,不會因為票房好才要,差就不要;又或是舊就要,新的就不要,是所有都要;而不是藝術片就要,色情片就不要。
「搜集就要跟電影公司建立好關係。開始時是要去每間電影公司登門拜訪,跟他們說資料館的理念,希望對方認同,因為當時電影公司其實沒有所謂的保育意識,不知道電影及相關物品是有收藏價值,所以很多成功收藏的影片都是經數年的游說與溝通,如收藏國泰電影公司的上萬件電影資料,便是由上世紀90年代到2004年,才有機會實行。」
電影搜集主任陳彩玉及藏品註冊主任黃敏聰更憶起當年到國泰位於新加坡的貨倉驗收物品的故事。國泰通知他們可以「收貨」時,其實只給他們很短的時間,而且又是第一次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幸好事前預備好,包括包裝、運輸等方面的考慮,所以派出幾個人,千里迢迢到新加坡,在幾日的時間內完成驗收萬多件物品,包括電影拷貝、海報、劇照等。最後,國泰對該館的認真工作表示欣賞,所以原本沒有打算捐贈的物品,後來也願意一併捐出。
黃敏聰更笑說:「我們搜集電影資料要無孔不入,有一年在影視博覽結束時,到一間電影公司的攤位『執』剩餘的電影海報,後來電影公司員工走回來,了解我們的工作後,就立即叫我們拿些新的海報,而且之後每年都願意捐出電影拷貝及其他資料。」
電影記住了當時
為配合建館十周年,他們從館藏中挑選了25部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了《國魂》(1948)、《清宮秘史》(1948)、《誤佳期》(1951)、《血染杜鵑紅》(1951)、《一命三兇手》(1959)、《笑笑笑》(1960)、《慈母心》(1960)、《一水隔天涯》(1966)、《我愛紫羅蘭》(1966)、《人海奇花》(1967)、《俠女》(1971)等。影片橫跨40至70年代,涵蓋不同片種,題材上都反映了時代的不同面貌。這些「館藏精選」從即日起至2月27日在資料館的電影院放映,而且資料館將在1月22日、2月13日及19日舉行3場研討班,主題包括「50年代粵語片黃金期」、「香港早期喜劇」及「粵語片三大導演——李鐵、左几、秦劍」,令大家更認識香港早期電影。
負責電影策劃的何思穎(Sam)解釋,他策劃時總有自己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明白電影很能夠反映香港人在不同時代的生活、文化及感情,而且不想大家只知道香港有某些出名的電影或片種,因為香港電影不只有一兩棵樹,而是有一整片森林。
「好像今年的館藏精選中,我推介《誤佳期》、《我愛紫羅蘭》及《人海奇花》等,因為可以看出當時的人的感情,而《誤佳期》更反映了當時的人的生活種種問題,例如住屋,跟現時大家所面對的原來都是一樣。」
楚原的《我愛紫羅蘭》集合了喜鬧、偵探、懸疑、浪漫與言情於一身,撲朔迷離。在黃堯執導的《人海奇花》,呂奇兼任監製、編劇、助導和演員,嘉玲將女性的情慾、兩性權力、精神空虛等融入二女一男的愛情悲劇中。《誤佳期》由朱石麟與白沉合導,一對因經濟拮据而屢誤婚期的情侶,在窮困環境裡苦中作樂,交織出一篇50年代南來新移民的血淚史。
最後,負責策劃展覽的傅慧儀(Winnie)表示:「如果跟其他博物館比較,電影資料館的問題就是藏品太多,地方太細,所以盡量運用多媒體技巧,配合圖片、實物,將訪問、電影片段等播放出來,令展覽內容更豐富。而且,大家來資料館,可能都是要去看電影或找資料,未必會去看展覽,所以我們要花心思,把大家留住。」
「好像正舉行的『星光流轉.景幻情真』展覽,以明星照片、獎座為主。周潤發、蕭芳芳等大明星,在資料館正式成立前便已捐出所有獎項,其他如狄龍、楊凡等都很支持我們。」筆者知道,資料館出版精裝紀念品,內含100張精緻的明星照,是影迷及研究者收藏佳品。
不過,筆者記得,訪問當日看了一段有關香港電影資料館的短片,明星馮寶寶就說:「打開資料館的資料,就好像看族譜一樣。」這就是為甚麼大家到了今天,雖然社會面貌、生活要求、技術水平等,跟以往都很不同,但仍然願意去看電影、拍電影、研究電影的原因,因為電影把人們的回憶藏了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