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簡松年參加青年抗毒活動,頒紀念品予贊助人。 圖片被訪者提供
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去年10月份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表明,推動國民教育是政府的既定方針,包括會進一步增加學生參加內地學習及交流活動的機會,目標是學生於中、小學階段內,會獲資助參加至少一次內地交流計劃。曾多次參加國情班的簡松年對此表示贊成,又指香港自1997年回歸祖國以來,「土地回歸,民心回歸尚有距離」,認為香港十分有需要繼續加強國民教育,令大家更為認識國家的各方面發展。
於80年代開始頻繁往返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簡松年,原來自1996年開始已多次參與國情班︰「我自1996年開始已參加國情班,2000年又參加過,前後應該參加了至少5至6次國情班。」
指民主模式應適合不同國情
他認為,在香港「加強國民教育很有需要」︰「因為內地與香港有不同文化背景,如民主是普世價值,但每個國家及地區在實踐上都有所不同,(民主模式)應該適合每個國家的國情……香港的回歸實現了土地回歸,但民心回歸距離尚遠,仲係香港人心態,多於中國人心態。」
就有香港反對派議員宣稱,國民教育是「洗腦教育」,簡松年批評這種說法「很負面」,並強調國民教育旨在加強教育市民認識國家在文化歷史、民族發展,希望令香港人更認識自己的國家,又建議當局考慮邀請清華大學的導師來港教授國情班,倘若情況不許可,亦希望有關方面可以考慮在深圳舉辦有關課程。
港人應認識自己國家
他同時強調,國家在近年來的多個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包括國家改革開放30周年的成就、楊利偉成為首位上太空的中國人,國家在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早前圓滿結束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至最近在港掀起一陣熱潮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等,凡此種種,均反映港人對自己「中國人身份」的認知正在加強。
中國人身份認同感增
簡松年說︰「在最近的8年、10年,港人對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增加了,在2000年前,多數港人會認為是香港人的身份多於中國人的身份,但港人近年開始傾慕國家的文化成就,開始考研中國文化底蘊,當然楊利偉上太空等亦有掀起熱潮,而最近的《清明上河圖》以動漫畫方式的不同表達方式亦是一件好事,令港人以中國人的身份為榮、為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