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行偉教授及其研究隊伍憑「水力射流」的研究項目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子瑩 攝
——設計省錢排污水管 歐美50國率先試用 助珠三角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歐陽子瑩) 如何在現代化發展與污染問題之間取得平衡?致力改善本港水污染的環境水力學專家、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李行偉,及其結合香港與內地學者的研究團隊,便創出利用水力射流讓污水自行稀釋,減低對環境影響的技術。該技術率先在香港及歐美50個國家及地區應用,因而獲得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他表示,隨著港珠澳的發展迅速,香港水污染問題將不斷遇到新挑戰。他期望,未來透過更多跨學科研究及合作,減低維港污染問題。
李行偉從事環境水力學及環境工程範疇研究達30年,現為科大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他與來自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及南京河海大學的學者,過去多年致力對「水力射流」的特性和污染物擴散機理進行深入研究,期望減少污水排放對環境污染的影響。
研30年首創測稀釋狀況軟件
污水中有多少污染物才對環境有影響?李行偉直言,倘要找出答案,難度很高,需要大量基礎研究及實驗。他與研究團隊便花近30年,研究不同射流的濃度變化發展、相互作用等理論,終首創出一個能準確預測所有污染物混合和稀釋狀況的軟件。研究團隊並把理論應用在污水排放系統,研發出由24條、每條設有8至10個玫瑰形排污口的水管組成的模型「VISJET」。
勝傳統排污管減海灘污染
李行偉稱,本港各區的污水,一般經收集及消毒後,會再排出大海,但排放方法對環境有直接影響;利用「VISJET」,可大大減低對海灘的實質污染。他解釋:「污水透過玫瑰形排污口射出,會形成漩渦。除了可控制污水較貼近海床免流向海灘外,也有助污水與海水混合,配合水流達至自行稀釋。」新設計因能夠充分利用空間,相對傳統排污管更節省金錢,「傳統排污管一般要用上數百條,以一條排污管的施工費達數百萬元美金來計,新設計可省卻很多金錢。」
除了香港,「VISJET」在歐美及澳洲等50個國家的工程規劃中,被廣泛應用。李行偉笑言,對本港環境水力學在國際上獲得領先地位感到振奮。至於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殊榮,他也感到榮幸。
偕政府每天公布污染指數
他表示,珠三角發展迅速,水污染對本港市民影響深遠。他在短期內將推出可預測海灘水質的模型,計劃與政府配合,每天公布「海灘污染指數」供市民參考。他又期望,未來能透過更多跨學科研究,如結合生態學、化學及海洋學研究及觀察,解決更多海洋問題,例如至今仍未有解決方法的紅潮、探討微污染物對人體的影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