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教評會批評「應用學習」認受性低,而且難以照顧弱勢學生的學習需要。(左起)圖為張家俊、教評會副主席許為天和曹錦威。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德正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德正)教育局推出「應用學習」,讓弱勢學生以此取代一科新高中選修科,然而大部分院校僅將該科成績列為「額外輔助資料」,其認受性成疑。教育評議會最新一項調查顯示,近6成學校指學生認為「應用學習」的認受性低;有3間中學更基於成本效益問題,決定於下學年起停辦。調查機構批評,應用學習科未能真正照顧弱勢學生發展多元智能,教育局應正視。
教評會去年10月中,成功訪問全港118間中學,收集他們對「應用學習」的意見。調查顯示,88間中學有開設「應用學習」,其中3間中學表示來年將停辦「應用學習」。受訪學校表示,開設該科最大的困難主要是認受性問題,59%受訪學校認為學生對有關科目的認受性低,另外35%學校則認為大學對此認受性低。
教評會資訊科技執委張家俊表示,並非所有學生均擅於傳統學科,因此一般會認為「應用學習」是弱勢學生的另一發展路向;但當局為抵消標籤效應,加入強調學業成績的科目,如法律、商業管理等,令「應用學習」變質,「學生固然不能靠該科升大學,但該科究竟是照顧哪類學生?是否只為成績好的學生錦上添花?」
教評會批難成學生出路
教評會「高中學制及課程改革」工作小組成員曹錦威表示,學生可參照傳統學科的成績報考大學,而「應用學習」的評分最高是「3級或以上」,令學生無所適從,「學生一般會認為最高只達3級,未必夠高。」因此應用學習科目很難與其他傳統科目比肩。該會建議增加應用學習科目的種類和學額,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政府亦應加強學界對應用學習的認受性。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在第一屆新高中應用學習課程中,有近6,700學生報名入讀,比去年的試點課程增加了14%,而參與的學校亦由200多間增加至超過300間,增幅達49%。有部分學校甚至提供20多個學習課程供學生選修,以配合學生的不同興趣和需要。
發言人強調,教資會資助院校重視學生從應用學習課程得到的學習經驗,在考慮入學申請時,會考慮把取得「達標並表現優異」成績的應用學習課程當作一個選修科目,或考慮額外加分,或視為申請的補充資料,實際處理方式按個別院校和個別課程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