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任志剛稱,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並未影響到內地的在岸市場。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馬子豪、周紹基)有內地官員近日發表人民幣「在岸」與「離岸」中心的「競爭論」,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會長兼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表示,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市場之間具有互補作用,本港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沒有影響到內地的在岸市場,也不存在競爭問題。
任志剛昨認為,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並未影響到內地的在岸市場,兩者亦沒有競爭,反而存在互助互補關係。他希望內地加大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以便提供人民幣走勢的市場信息,這將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及兩地市場發展。
滬憂失人債利率話語權
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日前在港表示,留意到近期人民幣債券在港非常受歡迎,但應考慮若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回流內地市場,會對在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造成影響,因香港發行人債相對上海較少受到規管,人債的利率自由度較高,若將來大量企業在港發行人債,將對內地人債發行造成挑戰,削弱監管機構對人債利率的控制權。因此,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所籌措的資金應留在海外循環,這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翌日則回應指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人民幣資金走出去後必須「走回去」,才能建立良性循環,否則只單邊走的話,發展不可以持久。人民幣國際化必然需要建立一個離岸中心,香港具有自身及先行的優勢,能與上海分別發展在岸及離岸市場的關係,互補互利。
此外,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報道,指不少內地大型企業透過跨境人民幣結算機制,將國內人民幣匯到香港,再因應兩地息差進行套息交易,最後仍以美元進行結算,似有違推動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貨幣的原意。
英媒稱港結算套利嚴重
報道稱,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需求狂熱,因而壓低香港離岸人民幣的利率,即變相同額的人民幣,在港兌外幣可比內地兌得更多。有內地買家意識到這一點,在貨物交收時仍以美元作結算,以賺取差價。
這些大型內企做法為當要在海外進行大額買貨時,會先將人民幣利用貿易結算機制調到香港,再因應本港較高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比在內地兌得更多美元現鈔,從而賺取差額。
本報昨就此向金管局查詢,局方回應指,就著真實貿易背景的交易,境外企業收到人民幣款項後,選擇保留作為銀行存款、或再用於貿易支付,以至轉換為其他貨幣,是有關企業按照自身需要作出的商業決定。
金管局又稱,在人民幣貿易結算開展的過程,跨境貿易交易有一部分使用人民幣、一部分使用其他貨幣結算,是正常的情況。在香港的離岸市場和內地的在岸市場存有分隔的客觀條件下,有不同的匯率和利率是正常的情況,在岸匯率有時會低於離岸市場,有時亦會高於離岸市場,因為兩個市場的供求都不一樣。
業界指貿易結算續主流
事實上,以上套息活動在內地當局屬合法行為;有香港銀行界人士亦坦言,不少內企亦懂得利用此機制套利,但強調真正的貿易流動仍以跨境貿易結算作主流,不感套息活動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