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賈選凝
未到30歲,我班friend就迫不及待問我:「喂,阿邊個,你幾時死?」在這樣先聲奪人的自白裡,《遺禍人間》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幾時死」其實不是一句有具體指向性的真正疑問,但我們又都再耳熟不過。難道其實我們對這等「生死大事」的態度都格外超然?因而不會像劇中的「我」一般敏感讀解出這句「問候語」的不正常。然而,「我」決定「不死」是否就意味著「遺禍人間」?一番詼諧裡,其實傳達出了作者的人生思考。今次就讓我們與《遺禍人間》的編劇及導演潘惠森,共同分享他有趣而獨特的視角。
「遺禍」的idea是怎樣形成?
潘:這是人間系列的第三部,之前的創作一直都在關注「人間」的概念,這一部和前兩部一樣,希望展現出這個年代裡的一種生存狀態,用一種新視角去看待所謂我們稱「80後」的這一代,正處於怎樣的社會狀況中;未滿30歲的他們應當是精神最充沛的一群人,但實際上是否如此?我們希望能挖掘出一種新的觀察角度。
希望藉這部劇傳達怎樣的創作思考?
潘:「遺禍」的概念,通俗來講,源於人們的一句口頭禪「幾時死?」。聽起來有點恐怖,但當然這句話其實並不代表什麼特別的意思,我們身邊很多人都習慣於講這句話。從字面理解,「幾時死」傳達的就是「留在這個世界上多餘」、「該死」的訊息;所以我們就想從反面去理解這種人們下意識在傳達的意思,當發現「自己活在世上好多餘」時,如何面對這種狀況?如何去處理?
其實《遺禍人間》是想去呈現一種人們的生活面貌,在呈現之外,也表達了一種態度——不論別人對你有怎樣的態度,你自己要有一種對自己的態度。就像劇中所表現的那樣:不論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人都要面對自己該面對的問題。
《遺禍人間》中有哪些有趣的「妙語」?
潘:其實也不都有趣,但有些台詞,大家聽後可能會印象深刻些。比如「如果錢可以補償到的損失,就不算損失。」就很好理解。再比如劇中的「我」,整日被人說蠢,就有阿媽話我「從豬欄出世」這樣的自嘲。其中還有些可能不雅的形容,但非常貼切,像是「仆街仔的下場就是仆街死」,也能令觀眾一目了然理解。
人間系列No.3《遺禍人間》
日期及時間:2月17至19日(星期四至六)晚上8時
2月19至20日(星期六至日)下午3時
2月17日(夜場)及19日(日場)
演出完畢後設座談會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票價:$180,120(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
信用卡電話訂票:2111 5999
網上訂票:www.urbtix.hk
網址:www.prospects.org.hk(新域劇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