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羅紀麟(左)表示,在接觸的20多個個案中,約3分1學生來自第一組別,情況不容忽視。香港文匯報記者馮淑環 攝
——藍天計劃獲中銀撥款80萬 輔導荃灣葵青百個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近年本港隱青問題有日趨嚴重之勢。有機構為了協助這群青年人走出「籠牢」,在今學年推出「藍天計劃」,透過持續家訪,鼓勵曠課或待業多時的青少年重返社區,預計合共處理100宗個案;至今已接觸20多個隱青。負責計劃的社工透露,在已接手的個案中,有1/3屬Band1學生,有學生同一級須重讀3年,也有學生中一至中三均需重讀。由於他們學業上力有未逮,感到挫折,遂自暴自棄。專家提醒巿民,長期隱蔽會有情緒病、甚至抑鬱症的潛在危機。
明愛賽馬會梨木樹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獲「中銀香港暖心愛港計劃」撥款80萬元,於去年9月至2012年8月間,為荃灣及葵青區14至30歲的隱蔽青年提供輔導服務。中心也會與區內學校及精神復康服務機構合作,為潛在危機的青少年提供精神及心理評估,及提供升學及就業資料。
已接逾20個案 多屬初中生
機構已設立3人小組專責處理「藍天計劃」。明愛賽馬會梨木樹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社工羅紀麟表示,在已接獲的20多個個案中,主要由學校社工轉介,也有家長求助的個案。這批隱青主要以初中生為主,「其中有6至7個學生更是來自Band1學校。有些曠課1至2個月,有些甚至曠課半年,大多是因為情緒、社交及學習適應上出現問題。」
羅紀麟解釋,不少來自Band1的隱青向社工反映,對主流課程失去興趣。有些學生因為成績未能追上,同一級須重讀3年,也有學生中一至中三均需重讀。他們在學業上遇上挫敗,開始喪失個人目標,選擇放棄或逃避。
父母不正視問題 社工難介入
他又指,由於隱青衍生的社會問題相對較吸毒及援交輕微,所以專責處理隱青的機構及社工也較少,「有些父母軟硬兼施,試過以金錢利誘子女上學。在苦無對策下,就自我安慰,認為孩子留在家中總比在街上流連好,令社工難於發掘隱青個案。實際的隱青個案絕對不只是冰山一角。」
或先做網友 了解隱青內心
羅紀麟坦言,向個案「埋手」時,單是面談已是一項艱巨任務,「有些青少年拒絕走出房門,又或以被子蓋頭,與世隔絕。所以,社工會相約父母一起入屋,在他們開門時,趁機走入隱青房間。同時,也會帶備電腦雜誌,與他們打開話題。有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網友,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再逐步鼓勵他們到中心當義工,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
他建議,學校及家長發現青少年持續曠課時,須多加留意,但同時須小心用語,以免進一步打擊學生自尊心。他說:「有老師及家長發現青少年曠課,會直斥他們欠缺責任感。但其實,他們應了解學生曠課的背後原因,及早介入。如果長期隱蔽,很容易會衍生情緒病、甚至抑鬱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