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別樣物哀—大自然之美的脆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池田眾攝影拼貼《One Day》

 日本藝術家池田眾(Shu Ikeda)的名字,大家聽來大概會有些陌生。但他在香港今次的首度個展,卻取了一個非常中式的名字「勿忘我」。池田和許多日本創作者一樣,深受日本傳統文化中以「物哀」寫物之美、詠物之傷的潛移默化熏染,他的作品雖不失輕鬆明快的主調,卻也蘊含著一種對現實美好轉瞬即逝的無力之感。他善用不同媒介的交互張力,構建有別於傳統平面藝術形式的多元化風格。而如果不只停留在外部觀看他的作品,我們更會從中感受到創作者的弦外之音—對於自然之美的脆弱思緒,是別樣物哀,更是真摯思考。

大自然之美的短暫本質

 池田眾這次個展的英文名字是trivial today,transient tomorrow,意即今日之美,明日則已倏忽而逝—藝術家透過作品希望表達大自然之美的短暫本質。池田的作品自去年與另一日本藝術家高木梢以「破.緒」為主題在港聯展,初次曝光後,便以靈動的風格與使用交互媒介的獨特創作形式,引得四方驚艷。

 池田在美術學院受過專業繪畫訓練,創作初期,他視攝影為純粹輔助繪畫的工具。之後,他對攝影興趣漸增,更發覺攝影是一種可留住生命中精彩瞬間的媒介。他發掘出這種結合剪紙和攝影的獨特創作方法,並稱之為「以攝影繪畫」(painting with photography)。

 池田作品的中心主題均圍繞自然景觀及光線。藉著在他拍攝的相片上雕刻圖案,池田要表達的是大自然之美的脆弱,及其隨著時間的流逝所產生的變化,直至最終徹底枯萎。裁剪影像,也代表了池田如何切割現實中的片刻,把裁剪出來的部分重整後,再放回原來的影像中,把現實重新展現。這種解構和重整的過程,讓原來尋常的風景轉化成在真實世界中不存在的出世景象;

 同時,他也造就了一個無法單單在攝影或繪畫中尋獲的藝術新世界。池田會把照片裱於透明纖維膠板上,光線穿越照片中被切割出來的圖案,將影子投射在牆上,從而增強了視覺層次,及幻象與實物間的對比。

新人的藝術之路

 池田眾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他以精細的刀法在相片上雕刻圖案,每張作品通常要花上數月才完成。如此勤力使作為年輕日本藝術家的他,很快備受矚目。

 新人的藝術之路向來艱辛,而他卻憑借刻苦與天分,走出了自己的一帆風順。2007年,他在日本舉辦了首個個展「fragmentary time」,又於2009年在由佳能主辦的「寫真新世紀」攝影比賽中獲得優秀獎,並在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展出其得獎作品。

 其後,在Tokyo Wonder Wall 2009的1,000名候選人中,他以作品對物刻畫的生動獨特脫穎而出,獲Mayor of Judge Prize,更進一步被挑選出來參與TWS藝術新秀計劃(一個由東京都政府資助,為推廣當地年輕藝術家而設的計劃)。今年1月,他剛剛在TokyoWonder Site完成了TWS藝術新秀計劃其中一個項目。

他被業界譽為日本最具前途的新晉藝術家之一,但大多數時間內,他在東京深居簡出地生活及工作著,並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中自得其樂。文:賈選凝

相關新聞
為香港創意「生態」把脈 死氣沉沉 VS 生機勃勃 (圖)
「香港:創意生態」展覽
別樣物哀—大自然之美的脆弱 (圖)
「勿忘我」池田眾個展
更正啟事
百家廊:大眼睛觀光巴
翠袖乾坤:愛文學還是愛「流行」?
海闊天空:好奇心
琴台客聚:事有可疑
杜亦有道:非關天象
隨想國:閒話間諜
獨家風景:兩個藝術村
獵頭人張慧敏職場啟示錄 (圖)
微語錄
馬世芳(台灣廣播人)
胡恩威(劇場工作者):
張專(媒體人)
劉維公 社會學者的創意生活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