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超級電腦 人類忠心奴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電腦勝人腦已成事實。

 人腦和電腦,究竟哪個更厲害?這問題自電腦面世後,人們就不斷談論。有人認為,人腦是創造電腦的本源,自當比「被造物」優勝;也有人反之認為,電腦沒人腦的情緒,也不會疲倦,長遠說定會超越人腦。《智能叛變》(i-Robot)等電影,皆以電腦「作反」為題,終歸由人類「收場」。 ■文:所羅門 圖:資料圖片

 最近,美國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超級電腦「沃森」(Watson),在電視問答遊戲「Jeopardy!」挑戰兩名前「人類」冠軍,最後取得壓倒性勝利,所以有研究指,電腦的分析力「的確」超越人腦。

 「Jeopardy!」是美國經典老牌電視問答遊戲節目,講求即時反應、知識「藏量」及分析組織能力,而迎戰「沃森」的就是前冠軍詹寧斯(Ken Jennings)和拉特(Brad Rutter)。比賽初段,雙方在首回合打成平手,但人腦後勁不繼,電腦取得壓倒性勝利。

冷靜應戰 超越人腦

 美聯社有分析指,電腦將逐漸追過人腦,很快會出現更多佐證,印證人類極難接受的「結局」。研究員分析比賽過程,電腦表現除反應快外,也極其「冷靜」。它成功搶答了30題目中的24條,只答錯2條。兩位前冠軍除反應慢以外,搶答後亦未能把握機會,每每因為太緊張,犯下因「疏忽」而產生的不必要錯誤。

 在比賽初段,拉特仍表現冷靜和有信心,和電腦打成平手,但之後愈來愈心急,答錯一條努力搶回來的問題,隨後便連番失準。在第二天的比賽,「沃森」成功把握機會追回不少分數。在第三天賽事的上半場,詹寧斯曾一度領先,但下半場又被追回。

 有分析指,幸好人類有兩位代表輪流作賽,否則一開始便會一敗塗地。現場觀眾表示,「沃森」應戰時不慌不忙,作答速度穩定,而且無論答對或錯都不會影響表現,人類則十分起伏。有女性觀眾指,感覺到兩人當中有一種微妙「張力」,彼此都暗算如何突圍,取得「終極」勝利。

棋場上先取小勝

 人腦對戰電腦並非新事。各個範疇都進行了多場對戰,最經典就是在「棋場」。1997年5月,IBM以電腦「深藍」(Deep Blue),擊敗世界棋王卡斯巴羅夫(Garry Kasparov)。IBM指,「深藍」是一台西洋棋超級電腦,是一部陪人類玩樂的「遊戲機」。

 「深藍」源自美國一名大學博士生的「功課」,初期名稱是「沉思」(Deep Thought)。他加入IBM研究部後,便進行這個用「3微米晶片」設計而成的「習作」。最後,被商業化應用為專門分析西洋棋的超級電腦。當年,它能搜尋及預計12步棋。一名人類的象棋好手,大約也只能估計10步棋。專家分析,當年電腦就棋步的搜尋能力已超越人腦。表面上,人類只是在「棋壇」落敗,但其搜尋及分析能力,並不局限於棋藝。只是,還沒有人把它應用到其它地方。

 IBM的成功並非神話,而「深藍」也不是一鳴驚人。1996年2月,「深藍」首次挑戰卡斯巴羅夫,但遭2比4落敗。那時候,大家都認為電腦只是遊戲機,根本不能匹敵人腦。比賽結束後,研究小組馬上改良「深藍」,一年多後便反撲成功。「深藍」取得勝利,本應可大搖大擺「高調」地發展。但IBM在賽後隨即宣佈「深藍」退役。有估計IBM已掌握深不可測的電腦技術,擔心引來「危險」,便火速降溫,亦有指因涉及國防利益問題,有人暗中迫令停止計劃。事後,「深藍」其中一個機架,被擺放華盛頓區史密森尼學會的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另一個機架則被置於加州山景市電腦歷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

敗將:根本不能理解它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卡斯巴羅夫戰後沒人理會。加上「深藍」低調退役,事件便就此完結。多年後,有人訪問卡斯巴羅夫,他表示電腦下棋的決定,根本不是人類能理解。他覺得「深藍」充滿智慧和創意,更一度懷疑電腦背後,可能有人類暗中幫助。有人認為,那只是卡斯巴羅夫「敗者為寇」的抱怨,為自己的失敗開脫。

 大戰3年後,有人推出紀錄片《遊戲結束:卡斯巴羅夫與電腦》(Game Over: Kasparov and the Machine),令事件再次升溫。有人指,這是由IBM一手炮製,務求借「深藍」的勝利,令股價能在「困難期」回升。可惜,當時歐美世界只關注經濟問題,不是很多人有閒情留意這件事。電腦勝出引發人類心底裡的恐懼。大家都擔心電腦最終會在「戰場」上擊敗人類,成為世界霸主。十多年後,「沃森」的出現便引來多番臆測。

 「沃森」比「深藍」更先進。若按普通理解,若「深藍」是「水壺形」手提電話,「沃森」便是iPhone。IBM表示,「沃森」使用公司最新開發的DeepQA軟件,匯入各種資料,讓它可在龐大的資料庫,3秒內搜尋出「最有可能」的答案,並同時分析每個答案的可信程度,即時作出決定。愈高級的棋手,分析和推算能力愈強。但棋盤格數有限,棋子變化有數可計。當電腦離開棋盤,其威力才真正「引爆」。

 「Jeopardy!」講求辭彙互動,快速精確理解複雜邏輯。事實證明,「沃森」是IBM成功仿效人類思維的產物。「沃森」報捷後,首席工程師費魯奇(Dave Ferrucci)表示,IBM將在兩年後推出醫療產品,協助醫生迅速精確診斷。該公司已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醫療中心,和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醫學院合作,就其語音辨識功能展開研究。雖然,「沃森」比「深藍」高調,但也使用了相似「包裝」手法。IBM火速地把「沃森」定位功能,單單「鎖定」指向醫療系統,更多次使用「協助」、「助手」等辭彙,目前功能只是一個學術研究「儀器」。很明顯,企圖刻意淡化「電腦戰勝人腦」的事實。

解構沃森致勝之道

 曾五度贏得「Jeopardy!」的「前參戰者」史波耶里指,很同情兩名落敗「參戰者」。他認為,只是電腦按鈕搶答速度佔優,但事實卻非如此。

 為「沃森」取名的是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Thomas J.Watson)。發言人指,開發目的不是為參賽,而是為了解詞匯、語言和人類知識中更複雜的領域。「深藍」核心功能是數理邏輯分析,是一名「理科生」。相對,「沃森」便是一名「文科生」,擅長處理語言上思考和表達。

 「沃森」確實是名「飽讀詩書」的「書生」。消息指,「沃森」威力強勁,主要是載入大量文檔,包括各種辭書和文集,以及《世界圖書百科全書》(World Book Encyclopedia)。以目前科技來看,建立強大數據庫,以加強搜查和分析能力,根本一點都不難,各位家中的電腦也可做到。不同處就是它能模仿人腦思維。簡言之,「深藍」若參加「Jeopardy!」,只能搜尋一大堆答案,不能辨別同義詞、類似概念及文化差異。但「沃森」卻能分別它們,並用美麗、流暢的言詞,透過電視中的模疑發聲系統「說」出來。

弱點是沒有感情

 工程師費魯奇解釋,「沃森」並非使用人工智能,而是「完全不同」的飛躍技術。可是,它是無敵嗎?費魯奇指,「沃森」有很大局限性。

 「例如,電腦不知道人類有甚麼感覺。它沒有情緒、沒有經歷,只是一部機器。」按其首天比賽表現,便能說明這一切:在初段時,主持人發問關於披頭四的問題,當中一條以披頭四名曲《Hey Jude》歌詞作線索。主持問道:「當痛苦時,喂,(估一人物),別把世界扛在肩上。」(英文歌詞:And anytime you feel the pain, hey Jude, refrain, Don't carry the world upon your shoulders)雖然「沃森」答出:「祖德(Jude)」。可是,它只是明白歌詞文法和字義,但不明白歌曲主角被父親拋棄的疼痛滋味 。

 此外,它亦會間中出現「奇怪」錯誤。例如,一條問題是「2010年5月馬蒂斯等畫家的作品,離開了巴黎一間甚麼性質的博物館?」。「沃森」竟答「畢加索」(正確答案是現代藝術)。賽後,主持人也表示,「沃森」很聰明,答得很快,但卻偶爾失常。「它的弱點就是沒法與現場眾互動,不接受別人的提點。」

 此外,它的資料庫強大,但比賽時卻不連接互聯網或其他外界資源。有分析指,公司不容「沃森」上網,主要擔心它被黑客入侵。也有人認為,擔心它在互聯網「學壞」,學習了人類欺詐、暴力,甚至好色的惡習。也許,放它在實驗室會較安全。費魯奇坦言,「沃森」只能做一些人類可以做到的東西。「因為它根本沒有慾望。」

 遊戲後,它成功奪去100萬美元獎金,兩名人類選手亦獲分一定獎金。三位選手都決定把全數或半數捐出。IBM對「沃森」「管教有道」,它當然不懂和公司拆賬吧,只懂當一名忠心的奴僕。

相關新聞
超級電腦 人類忠心奴僕? (圖)
芭托莉 可愛的歌劇女神 (圖)
芭托莉:我把自己看作一個畫家 (圖)
@北京:12位華人藝術家的「紙上美術館」 (圖)
點評集:《中國皇后號》資料太多礙劇情
百家廊:走在盧森堡大峽谷山徑 (圖)
翠袖乾坤:驚天鵝
娛視觀:如此最佳編劇導演
琴台客聚: 靈魂的重量
生活語絲:《我家的背影》
一網打盡:第二次供職
記憶後書:《黑天鵝》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