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周日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原創最精彩 專家籲「減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馬慕遠認為,民族服飾手工製作原材料的稀缺性與奢侈品十分相似。

 上世紀90年代,寧蒗縣永寧鄉,一套手工摩梭女裝被日本客人以2,000元人民幣買走,收藏在日本博物館內,由此催生了寧蒗第一個摩梭服裝互助組,專門製作銷售摩梭手工服飾;美國印第安人製作的陶罐,一個售價500美元(約3,900港幣),工藝流程造成手冊出版,產品不能仿製受專利保護。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鄧啟耀用以上兩個實例明證,進博物館和不離本土的方式,對原汁原味地保護少數民族服裝服飾是可行之路。

 彝族尚黑,有的舞台裝為了追求鮮麗的舞台效果,把彝裝的黑色改成了白色,破壞了彝族文化的核心元素。苗族服飾多達170餘種,稍不留神就趨同了……民間原創的東西才是獨有的,最有開發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價值。鄧啟耀呼籲盡量減少文化部門、二手文化對民族傳統手工藝的「污染」和影響。

將民族服飾打造成奢侈品

 廣東易行文化發展研究室的馬慕遠先生認為,民族服飾手工製作原材料的稀缺性與奢侈品十分相似,用原汁原味的材料,用最好的全手工工藝製作的實用型民族服飾,可望形成產業化生產。

 中國是服裝生產大國,卻不是強國,兩頭在外的現實狀況極易受出口市場的制約。全國每年消失1.5萬個服裝品牌,新誕生3萬個服裝品牌,大部分服裝企業都是換牌不換人,中國缺乏打得響的民族品牌。「越是欠發達地區,越應該走出去與發達地區和企業聯手合作,民族服飾原創的精華可造就服裝的經典。」馬慕遠計劃今年內攜設計師赴雲南、貴州做田野調查,力促沿海服裝企業與兩省的合作。

相關新聞
原創最精彩 專家籲「減污」 (2011-03-20) (圖)
七彩織錦俏銷香江 (2011-03-20) (圖)
30年前嫁衣「風韻猶存」 (2011-03-20) (圖)
民族傳統服飾 本色日趨消亡 (2011-03-20) (圖)
多民族之鄉——元江 (2011-03-20)
周日專題:西安大遺址特區 (2011-03-13) (圖)
文化生態相協調 建「後城市化」城區 (2011-03-13) (圖)
護遺任重道遠 亟需國家扶持 (2011-03-13) (圖)
專家:應側重文化保護 有別經濟特區 (2011-03-13) (圖)
「特區」思路 從被動搶救到主動利用 (2011-03-13) (圖)
遺址區居民:冀開發帶動當地經濟 (2011-03-13) (圖)
「穿越時空」到周村 體驗夢幻古典婚 (2011-02-27) (圖)
新人樂脫俗 古城「小登科」 (2011-02-27) (圖)
中國魯商發源地 乾隆欽定「第一村」 (2011-02-27) (圖)
古老大街 (2011-02-27) (圖)
鳴鑼開市 (2011-02-27) (圖)
傳統民俗婚禮 (2011-02-27) (圖)
體驗民俗樂趣 (2011-02-27) (圖)
夫妻對拜 (2011-02-27) (圖)
年畫承傳 民俗文藝 後繼有人 (2011-02-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周日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