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周日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護遺任重道遠 亟需國家扶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漢長安城長樂宮六號遺址保護後風貌。

 國務院《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指出,西安要成為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是從國家層面佈局打造的國際化大都市。「大遺址」的保護、開發成功與否無疑關涉到未來西安能否成功彰顯華夏文明的美麗所在。當然,文物是全人類的,文物保護不應只有地方政府承擔保護重任,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更需廣開門路,加大資金投入。鄭育林博士認為,「大遺址特區」不能按一般要求來做,既然是特區就要特事特辦,沒有普遍意義,而是獨具特色,需要國家基於特別的政策和特別的扶持。

西安文物眾多 地方力不從心

 目前,西安地區登記在冊的文物點達2,900多處,其中遺址類文物有700處,尤以周豐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四大遺址區,以及秦始皇陵、秦東陵、漢文帝灞陵、漢宣帝杜陵等帝王陵墓區最為著名,總面積超過230平方公里,僅周秦漢唐四朝大遺址區域就有108平方公里。西安堪稱世界上大遺址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西安文物部門在大遺址保護上不斷探索,多措並舉,創新保護模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僅在「十一五」期間,西安市就按照國家關於重點推動大遺址保護、建立西安大遺址保護示範區的計劃,重點推出了遺址公園等多種大遺址保護利用模式,其中,大明宮遺址保護項目進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錄。從被動的搶救性保護轉變到主動的利用保護,從單一性的文物保護工程轉變到綜合性的民生工程,把由政府獨攬的文化遺產事業轉變成政府主導的社會工程。

相關新聞
周日專題:西安大遺址特區 (2011-03-13) (圖)
文化生態相協調 建「後城市化」城區 (2011-03-13) (圖)
護遺任重道遠 亟需國家扶持 (2011-03-13) (圖)
專家:應側重文化保護 有別經濟特區 (2011-03-13) (圖)
「特區」思路 從被動搶救到主動利用 (2011-03-13) (圖)
遺址區居民:冀開發帶動當地經濟 (2011-03-13) (圖)
「穿越時空」到周村 體驗夢幻古典婚 (2011-02-27) (圖)
新人樂脫俗 古城「小登科」 (2011-02-27) (圖)
中國魯商發源地 乾隆欽定「第一村」 (2011-02-27) (圖)
古老大街 (2011-02-27) (圖)
鳴鑼開市 (2011-02-27) (圖)
傳統民俗婚禮 (2011-02-27) (圖)
體驗民俗樂趣 (2011-02-27) (圖)
夫妻對拜 (2011-02-27) (圖)
年畫承傳 民俗文藝 後繼有人 (2011-02-20) (圖)
特色:古樸雅拙 簡明鮮艷 (2011-02-20) (圖)
年畫四工序 刻版最費神 (2011-02-20) (圖)
濰坊風箏 源出楊家埠 (2011-02-20)
水書象形文字「活化石」 (2011-02-13) (圖)
媲美甲骨文 專家憂失傳 (2011-02-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周日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