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薛覺先和馬師曾視對方為粵劇市場的競爭對手,因此獲知香港四大院主呈文香港政府取消粵劇不能男女合班的禁令,沒有理由不採取行動,以期早著先鞭,成為解禁後的第一個粵劇男女同班團。古岡在《紅線女與馬師曾》一書曾提到:「當時薛覺先在港沒有花旦可聘請,急電在美國的蘇州麗來港(蘇州妹的胞妹)參加這年『覺先聲劇團』演出。」(頁99)但查香港大學《真善美:薛覺先藝術人生》一書刊載的「薛覺先粵劇目錄」,蘇州麗到1938年3月才參加「覺先聲男女劇團」的演出(頁260),距離解禁已是五年後的事了,當時薛覺先已與上海妹拍檔,所以蘇州麗只演了一個檔期。究竟是古岡的資料有誤,還是其它原因使蘇州麗未能成為「覺先聲」的「及時雨」,還有待考證。
薛覺先策略成功
我猜想薛覺先估計香港政府發出解禁令後,自己沒辦法即時聘請到適合的女花旦加盟,於是在1933年9月,即四大院主呈文前的一個月,藉著為香港警員後備隊義演籌款的機會,由夫人唐雪卿擔正演出,第一輪演出在普慶戲院舉行,連演五天,第二輪在港島高陞戲院舉行,連演七天。黎鍵提到當時《南華早報》亦有報道薛覺先和唐雪卿的演出,認為是「二十年來首次准許華人男女同班演出」,可見薛覺先先聲奪人的策略成功了;但有可能香港政府不滿他的做法,所以9月後,要在班牌前加上「臨時」兩個字。不過就算我的猜想正確,「覺先聲男女劇團」也只是香港第一個粵劇男女同班團,因為黎鍵亦說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廣州大戲商人何浩泉伺機組成了第一個粵劇男女班,取名「共和樂」。不過這個男女班只維持了十個月便被廣州治安當局明令禁止。
另外,早於二十世紀初,正式的男女班已普遍在美國金山諸埠及南洋等地出現,內地藝人組團走埠,也往往以男女班的形式組團前往,返國後才變回全男班或全女班。因此,我認為在提說第一個粵劇男女同班團的時候,必須說明是指海外第一個粵劇男女同班團、中國第一個粵劇男女同班團、香港第一個粵劇男女同班團,還是香港解禁後的第一個粵劇男女同班團。如果從粵劇發展來說,「太平劇團」在1933年至34年第四屆聘請廣州花旦譚蘭卿來港加盟,是香港解禁後的第一個粵劇男女同班團,也標誌男花旦時代的消逝。 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