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早前,中國警方透過微博追查被拐童下落,成功協助一對父子團聚。 資料圖片
今年初,「網絡打拐」一詞在網絡成為輿論的焦點。事件緣起是中國社科院農村研究所教授于建嶸收到一封由一名被拐兒子的家長所發來的求援信,遂將事件轉發在其微博,迅速得到各方關注。他有感微博的威力,於1月尾在微博發起打擊拐騙兒童的行為,結果一呼百應。兩周之內,微博紛絲已有近10萬人,並收到近千張網友上載的照片。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在微博上表示支持,廣東、江蘇等地的公安官方微博已發布公告,號召管轄區內的網友參加活動。事件同時引起社會對微博打拐的熱烈討論:
支持意見
全民皆兵 加快破案
由家長報案、收集資料、向全國散播訊息以至警方採取行動,打拐其實是一項工作繁重及成本巨大的工作。微博打拐可以變成全民皆兵,國家每個角落的拐騙案件都可能曝光。這不但為警方提供線索,有利建立更龐大的資料庫,重燃與子女失散家長的希望,還可對拐騙犯罪集團起到阻嚇作用。
推動公民意識 形成正義風氣
雖然網民在微博上只能寫下百多字,但透過合法的手段,由微小積累成龐大的力量。隨手拿相機拍照的背後,逐漸形成關心社會、維護公義的風氣,這有利公民社會的發展。
反對意見
濫發信息 難辨真假
熱心舉報涉嫌拐騙案件是好事,但可能一時間造成資訊氾濫,真假難辨。部分消息甚至是由網友惡搞,例如2月中,網友相繼轉發一則尋女消息,失蹤女孩為6歲半的周某。不久,該消息便被揭發是假的,所謂失蹤女孩是現為6歲的杭州網絡紅人「西子小徐湘涵」。徐氏幾日後才在微博闢謠。這些假消息不但令警方疲於奔命,還令熱心的網友逐漸失去熱情,反令真正有需要的家庭難以得到協助。
罪犯警惕 傷孩免被認出
拐騙犯罪集團可能瀏覽有關微博。若他們發現其拐騙的兒童相片,會即時藏匿或轉移兒童;甚至可能為避免兒童被認出,對其進行傷害,令其面目全非。事實上,大部分拐騙犯罪集團迫兒童在鬧市行乞,警方要拍照並非難事。社會應集中討論究竟是甚麼人誘拐兒童、目的為何、支持力量在哪、如何懲處疑犯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否則,拐賣事件只會加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