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一度引發社會爭議,令市民不滿,但在立法會建制派政黨及政團努力下,政府終願就預算案進行修訂。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最新調查發現,以「憤怒」來形容社會狀況的受訪市民,較上月預算案公布後做的同類調查大幅減少了9個百分點至17%,表示不會用「憤怒」形容的亦上升9個百分點至81%。而整體「憤怒」程度的評分亦明顯下跌5.1分至45分。
該個由民研計劃與now新聞台合作進行的調查第二次公布調查結果。是次調查於上月21至30日進行,共訪問1,018名市民,結果發現,在令受訪者「憤怒」的具體事件方面,仍以「財政預算案」居首,有10%,但已較上次調查下跌5個百分點;「樓價高企/沒有復建居屋」僅4%,較前下跌了2個百分點;認為是「百物騰貴/通脹」、「特區政府的施政」、「遊行示威/暴力行為」則同為2%。
同時,受訪者對整體社會狀況滿意度的最新得分為53.5分,較2月時的調查上升了0.6分,而以「憤怒」兩字來形容社會狀況者亦顯著減少,「憤怒程度評分」為45分,較前顯著下跌了5.1分。
整體距「民怨爆發臨界點」仍遠
調查又首次問及有關目前社會狀況與所謂的「民怨爆發臨界點」,認為「距離遠」的佔21%,「幾近」和「好近」的分別有26%和14%,表示「一半半」者為38%,平均量值則為3.2,即接近「一半半」。不過,自稱「憤怒」的受訪者聲稱「憤怒到要上街抗議」的程度為78.1分,和該批人平均「憤怒評分」為68分尚差10分,和全體受訪者比較更相差接近30分,故整體受訪者距離憤怒到上街抗議的「臨界點」尚差很遠。
此外,調查亦發現,有85%受訪者不會用「憤怒」來形容反對財政預算案活動中警察的表現,認為會用「憤怒」來形容的只有12%。不過,反對財政預算案活動中的示威者表現,就有43%受訪市民表示會用「憤怒」來形容他們的表現,認為不會用「憤怒」形容的則有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