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香港電影缺少了甚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朗天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和一些海外影評人談起,他們均關注香港電影發展,部分更是港片影癡。然而,不約而同,都對近年港片感到困惑。用他們的說法,是confused──如果還未到disappointed的話。

 困惑甚麼呢?大抵是電影製作人想幹甚麼吧。作為亞洲電影一環,香港電影早常拿來跟韓國電影比較。由電影節(釜山與香港)、工業(包括明星制度)、導演,到個別電影和影評。韓國電影近十多年發展,可以說是全方位,老中青、商業與藝術,走展或工業,瓣瓣皆通,差不多每個位置都有出色代表。相比之下,香港則一直好像靠個別影人單打獨鬥,尤其是工業走下坡後,看不出整體氣象。

 論者把韓國電影優勢歸功政府支持,但政府支持不可能是永遠,新的韓國領導班子便不如以往義無反顧鍾情電影,年來不斷有削資政策調整傳聞。香港政府則在近年提倡創意工業的口號下,撥出更多資源幫助本地電影人。然而,在短期內扭轉港韓形勢,似乎不太可能。

 對海外影評人說,他們接觸亞洲電影機會多通過各地電影節。對於內地不斷複製成功方程式,來來去去都是大山大水的影像,向西方販賣異國情調的偏遠地區生活文化,他們不少早感到煩厭。因此,近年大家的目光重新轉向日本及韓國的城市電影。這批作品充滿活力、洋溢年輕人感性,以直覺電影語言表達,就是不煞有介事的主題。這些都是內地和香港電影缺少的東西。

 台灣電影復甦,某意義上也是回應這股新都市電影潮流。若它們能拋掉尚在不少片中保留了的台式土氣,成績可能更上層樓。當然,拍電影到最後都非為別人。香港年輕人創意多著,所有缺失都等待他們填補。

相關新聞
匿名情信 愛美麗的謊言 (2011-04-06) (圖)
影片資料 (2011-04-06) (圖)
銀幕短打:香港電影缺少了甚麼? (2011-04-06) (圖)
二手好碟:《打擂台》的勝利精神 (2011-04-06) (圖)
啟示錄:一致好評 孺子可教—醜小鴨成天鵝之路 (2011-04-06) (圖)
1778個故事 用笑容挽救妻子 (2011-03-30) (圖)
編輯導賞 (2011-03-30) (圖)
影片資料 (2011-03-30) (圖)
影音館:《天姬戰》—舊瓶新烈酒 (2011-03-30) (圖)
新片速遞:首屆「香港國際流動影片大獎」 (2011-03-30) (圖)
高手過招 亞洲電影英雄會 (2011-03-23) (圖)
亞洲電影大獎 (2011-03-23) (圖)
影片資料:《母親的告白》 (2011-03-23) (圖)
銀幕短打:潘源良新作令人感慨良多 (2011-03-23) (圖)
視事追擊:《步步驚心》穿越成風 (2011-03-23) (圖)
《告白》 (2011-03-23) (圖)
《艋舺》 (2011-03-23) (圖)
為愛生存 複製人繾綣凡塵 (2011-03-16) (圖)
編輯導賞 (2011-03-16) (圖)
影片資料 (2011-03-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