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瑞麟表示,調整選特首開支上限主要考慮物價升幅,選委會擴大和行政長官投票制度改變,以及新增額外選舉開支項目的需要。香港文匯報記者潘政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明年特首選舉,選舉委員會人數將由800人增加至1,200人,但有關選舉開支限額自2001年起未曾作過調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建議,將行政長官的選舉開支限額由目前的950萬元增加至1,300萬元,增幅逾36%。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表示,是次調整主要考慮了2000年至2012年間的物價升幅,選委會擴大和行政長官投票制度改變,以及過往行政長官選舉經驗中新增額外選舉開支項目的需要,特別是要讓行政長官候選人有足夠的資源向各選委會委員和全港各區市民宣傳和解釋他們的政綱,包括舉辦全港性和地區性的選舉聚會和論壇。
林瑞麟解釋,行政長官選舉開支自2001年至今未有作出任何調整,當局估計2012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會比2000年上升12.8%。而行政長官選委會委員人數亦將於下一屆增至1,200名,候選人更須取得逾600張有效票才能當選,故候選人的選舉團隊在爭取各個選委的支持時需要相應增加更多人手和資源,而選委會的民選區議員數目將增至117席,候選人在爭取區議會界別分組委員的支持時亦將需要進行更多的地區宣傳活動,故有需要提高選舉開支上限(表一)。
料宣傳推廣開支大增4百萬
同時,在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有候選人的開支超過836萬,為選舉開支限額的88%,非常接近選舉開支限額,其中如舉行選舉聚會等一些在選舉中屬於合理和常見的競選活動並未有納入2001年制訂的選舉開支限額的估算範圍。林瑞麟指出,大幅增加對宣傳及推廣的開支估算至438萬元,是要「方便各候選人在地區舉行居民大會,向市民宣傳和解釋政綱,亦是為未來行政長官選舉邁向普選做準備」。
就新建議的行政長官選舉開支限額,較立法會「超級區議員」議席的選舉開支限額多逾一倍,但選民人數卻有一段很大的差距。林瑞麟認為,參與「超級區議員」選舉的候選人在地區大多已有基礎和辦事處,但行政長官候選人在地區未必有基礎,故需要更多資源去開設辦事處和舉辦地區論壇,向市民解釋政綱。如上屆行政長官選舉中,候選人便進行了電視辯論,選舉開支應留有足夠空間讓候選人舉辦辯論會和地區論壇等活動。
林瑞麟:不會出現不公平情況
被問到新開支限額會否對籌款能力較弱的行政長官候選人不公平,林瑞麟強調,不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指候選人有不同的選舉策略,「多有多做,少有少做」。政府建議的1,300萬元只是開支上限,他相信不同候選人會自行決定應用的開支幅度。
就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林瑞麟稱,2006年有關選舉中,每名候選人的平均選舉開支都大幅低於相關界別分組的開支限額,同時選委會委員增加50%,候選人的當選機會亦將增加,故當局認為沒有需要調整有關選舉開支限額。
另外,當局並就提高今年區議會選舉開支及選舉資助額,以至容許候選人共同免費向選民寄出宣傳信件等提出建議(表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