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白話化文明粵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26]     我要評論

 2003年8月26日我在《戲曲視窗》談及「現代粵劇」的定義。我提出穿清朝以後的服飾和用白話來演出的才稱為「現代粵劇」,而不是像部分學者從年代劃分,把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後的作品稱為「現代粵劇」。我認為「現代粵劇」的最大特點是刪掉或簡化戲曲的身段和做手,最先是清末「文明戲」,用「話劇加歌唱」的表演來宣傳革命。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粵劇界為了適應「城市化」的演出環境,舞台出現很多時裝戲、西裝戲,例如《白金龍》、《璇宮艷史》、《賊王子》、《苦鳳鶯憐》劇目等,舞台話劇化,音樂小曲化,雖然未取代傳統粵劇,但也掀起一陣熱潮。

 我提出有關「現代粵劇」的定義,偏重藝術形式,沒有考慮到內涵的層次。在製作電台節目〈《淺談香港粵劇敘論》〉時,作者黎鍵介紹香港淪陷時期,澳門當時的新戲也顯出了某些新意,與一般三十年代廣州粵劇不同,與其後港式劇本如唐滌生、李少芸等人的作品也有差異。澳門是時有部分劇作源自名著小說與白話劇,例如「新聲」演出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等,格調較高,因此亦出現了一些「文藝腔」,有「話劇化」的傾向,例如口白帶有如話劇台詞般的格調;藝人口白時,為了襯托情調,又常以抒情的音樂作襯底,營造出舞台劇式的浪漫;劇本的口語也往往應用了「的的麼麼」的書面文字,透露出某種時代的特色。就劇作家而言,「新聲」是時的劇務主要為徐若呆,他為「新聲」與任劍輝開了大量的新戲,成為戰時崛起的省港澳重要的編劇家之一。(《香港粵劇敘論》第十六章)我稱這類粵劇為「白話化文明粵劇」,繼承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不但表演形式「西化」,思想上也是反對封建思想、批判腐敗傳統為主題。

 三月份,我欣賞香港藝術節的粵劇節目《程大嫂》的演出,發覺它原來也可歸入「白話化文明粵劇」的範疇。《程大嫂》是唐滌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為芳艷芬撰寫的劇本,並在1954年拍成電影。從《程大嫂》一劇,我也看到內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現代粵劇」和九十年代至今努力開發的「新編粵劇」的歷史足印,似乎「白話化文明粵劇」並非黎鍵兄所言只在香港淪陷時期的澳門出現。 ■葉世雄

相關新聞
尹飛燕如願以償 練功場揭幕 (2011-04-26) (圖)
戲曲視窗:白話化文明粵劇 (2011-04-26)
《開叉》人物多 有條不紊 (2011-04-26) (圖)
合唱 (2011-04-26) (圖)
大合照 (2011-04-26) (圖)
《開叉》第一輪天神合照 (2011-04-26)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4-26) (圖)
舞台快訊 (2011-04-26) (圖)
關世振設計特備武場 任丹楓 紫令秋合力演新劇 (2011-04-19) (圖)
李龍《文場武場現專場》交出成績 (2011-04-19) (圖)
戲曲視窗:鑼鼓響遍香江 (2011-04-19)
百場「紅色演出」登國家大劇院 (2011-04-19)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4-19) (圖)
舞台快訊 (2011-04-19) (圖)
慶鳳鳴南丫島情逾十八載 林錦堂 梅雪詩會戲迷 (2011-04-12) (圖)
《牡丹亭驚夢之幽媾》 (2011-04-12) (圖)
《再世紅梅記》 (2011-04-12) (圖)
第二屆中國戲曲節六月舉行 (2011-04-12) (圖)
《霸王別姬》 (2011-04-12) (圖)
戲曲視窗:默默耕耘半世紀的粵劇老倌 (2011-04-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