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西方式的大氣凝聚,結合東方式的重神重韻。
曾師從南派山水大師趙不仁的經歷,令旅日華人水墨畫家里燕的作品,始終有一種追求生命真諦的探索。從上世紀70年代起、從中國到日本、從水墨到彩墨,她在「墨」中求變,也在「墨」中感悟宗教、旅途與人生間的滋味。在圖像豐富、信息暢通的現今年代,提精納粹成為對畫家的膽識、智性和功力的極大挑戰,如何在傳統中國畫中,畫出自我風格,取決於如何融會傳統精神於筆下和意念間。里燕的山河是凝重致遠又大氣磅礡的,她將個人藝術情懷,在東西方審美差異中作出變通,用人性和自然的筆觸去展現自己所想,更用時代和藝術的語言去探索宗教中的精神力量。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墨」也可以「厚」起來
學國畫出身的里燕,說中國畫元素對自己的影響,就像是本能、像母體,揮之不去。我們如今所看到她的作品,視效上並沒有非常濃重的標籤式的國畫印記,這是源於她後來在日本得到的潛移默化影響,她作畫的材料,雜糅了日本和西洋畫的視覺特點,而想呈現的,是新氣象的水墨。「傳統國畫用淺絳色為主,像是樹皮棕加上青藍,最關鍵是一定要加黑色的墨,不論甚麼顏色,加上墨就顯得莊嚴些。」
不過,里燕希望構圖可以沿襲傳統,氣氛營造上注入些現代氣質,所以她打破了東西方作畫中的材質限制。「油畫不可以氤氳,要遠看其中氣勢,近看反而渾濁。但水墨正相反,墨是可流淌的,借助水的力量沖淡出自然形狀,但畫面一定要輕,厚重會去掉墨的亮色。」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態,被里燕用自己的靈性領悟,因勢利導出了一種合璧。
在無數次實驗及失敗後,里燕終於成功讓「墨」在紙上「厚」起來,解決了原先水墨因過於輕薄、難以造就出凝重全局感的畫面局限。這是因時制宜,也是活化傳統。「現在的時代已經和過去唐宋元明時期士大夫式的審美觀念大為不同。」她坦言:「我既畫畫,也賣畫。所以我要考慮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我們看到她的畫中既有西方式的大氣凝聚,也有東方式的重神重韻。
「一張畫被買回去,放在如今的現代居室裡,怎樣能協調,又不失自我風格?」她認為這是當下每位中國畫者都必須面對的共同命題。「厚」起來的「墨」,帶來的不只是畫面本身的元素碰撞,更是作畫過程中的無限可能。
宗教性的創作主題
我們看里燕畫荷花、畫觀音、畫坐落在尼泊爾邊境的神山,便不難發現宗教性追求在她創作中的意念積澱。「我作品中的共性是對中國佛教的主題詮釋。」親自前往西藏、印度一帶、目睹當地人將佛教融入生活的一番靈感旅途,也令她對宗教與作畫之關聯有所思考。「山是那些人們心中的神山,也是亞洲人心中的魂。而荷花,一出生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則是啟迪人們從心中悟出自己。繪畫也是如此,畫那種山的氣勢與空氣衝撞出的動感、畫出人們以荷花表達對彼岸人們的敬意與愛,是我的願願望。」
作品中有強烈宗教性,又不必與觀眾們的解讀全然相諧。里燕希望自己的畫,像一張白紙,任由每位觀眾在看的過程中映射進自身想法。「我想人人都能讀到一些不同又相同的東西。」其實,即使同樣作品,今日看與明日看都會有所不同,作品可以引導出一種思緒,而非單純的視覺觀感。
里燕公開水墨畫展
時間:即日起至5月6日
地點:弘立書院
查詢:9741 0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