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型導彈發射發發命中目標。
——核戰及常規武力兼備 射程遠近銜接
第二炮兵,是一個在世界上任何國家軍隊序列裡都找不到的特殊稱謂。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之外的一個獨立軍種,成立於1966年。儘管只走過了40餘年的歷程,但這支年輕的部隊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武器投射能力最遠、威力最大的戰略核心力量,擔負著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
這就是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從橫空出世的那一天起,這支部隊便以自己特殊的角色和作用,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有國外媒體曾經這樣評價道:「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支撐和象徵」,「在決定世界事務時,不得不考慮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存在」。
「沒有原子彈,說話就沒人聽。」
走進這支神秘的部隊,探訪「和平盾牌」的鑄盾之路,炎黃子孫深感自豪。1949年,當前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剛剛把首都選在北京。在新生的中國還在逐步醫治戰爭帶來的創傷之時,世界上的核軍備競賽已經風起雲湧。
為應對核威脅,打破核壟斷,中國被迫作出歷史性選擇。1955年初春時節,中南海豐澤園。在這個誕生中國無數決策的核心之地,毛澤東看了一份刊載西方國家擬對中國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實施「核訛詐」的材料後,對周恩來總理說:「沒有原子彈,我們說話就沒人聽。」
而在更早一些的朝鮮戰場上,「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就曾發出過「要在中國東北扔幾顆原子彈」的更為露骨的「核訛詐」。
「三大轉變」 鑄就大國重劍
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敵對勢力的不斷威脅,中國決心創建自己的戰略核力量。
1955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宣佈: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的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建設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歷程由此展開。
1956年中國作出了重點發展以導彈、原子彈為尖端武器的決策;1957年,中國逐步組建了戰略導彈的科研、訓練、教學機構;這一年年底,由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隊以及科研單位的600多名軍人,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地地導彈訓練大隊。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核大國的核壟斷。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正式成立,增強了中國遏制危機和戰爭的能力,壯大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
在超級大國競相擴充核武庫,世界處於核陰霾籠罩的日子裡,第二炮兵貫徹中國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堅持走精幹有效的發展道路,穩步推進戰略核力量建設,在維護世界戰略格局穩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冷戰結束後,著眼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二炮兵按照核常兼備、有效懾戰的戰略要求,協調推進核與常規導彈部隊建設發展,雙重威懾、雙重打擊能力不斷提高,在保衛國家安全、反對國家分裂,促進國家統一的關鍵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