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華社連發6評論:嚴辦製假專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03]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李理 北京報道)針對內地食品安全事故層出不窮,新華社發出6篇食品安全探源的系列評論。新華社在評論中表示,相關部門要把食品安全監管放在經濟安全的高度,與此同時,還應嚴厲打擊提供造假技術的專家。

 題為「打擊毒食品莫忘助紂專家」的新華評論指出,現在造成食品污染的元兇,主要有抗生素、添加劑、天然香料、色素、重金屬以及劇毒農藥等等,而造假分子經常使用的一些諸如催熟劑、增白粉、染色劑、劇毒農藥之類的各種化學藥品,農民和商販差不多都能方便地在「村頭供銷社」買到。

 評論指出,各種「毒食品」之所以流害於市,恐怕還有傳授造假知識的科技人員一份「功勞」。因此,評論認為,應嚴厲打擊提供造假技術的專家。

 與此同時,新華社系列評論稱,「餐桌保衛戰」屢戰屢敗說明,食品加工行業較重的稅負和一味求大的行政引導思路,都不利於打贏「餐桌保衛戰」。評論稱,內銷稅負重,食品加工企業只得將目光轉向出口。

相關新聞
中國食安響警號 出口企業受重創 (圖)
外國五招保食安
新華社連發6評論:嚴辦製假專家
內地近期連爆食安事件
專家解讀:重塑食品信心 必先統一標準 (圖)
各國狠招重罰食品造假
湖北舉報食品違法 最高可獲獎4萬元
晉冀問題奶粉 兩犯囚終身
京城勞工荒 跳槽增速創新高 (圖)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下周華盛頓舉行
中印合資27億 建大型水泥廠
陳希任中國科協書記
內地報業發行增80億份
無一通過註冊 中藥臨退出歐盟市場 (圖)
海口免稅店擬本月開業 (圖)
粵地產投資全國第二 經濟房佔比倒數第四
福州樓市成交下跌 (圖)
活體雕塑 (圖)
內地控煙首日:禁煙標下煙霧繚繞 (圖)
國情決定控煙難?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