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去年宣布成立「關愛基金」,期望與商界各自捐款50億元,打造為數高達100億元的「及時雨」。但商界籌募反應遠遜預期,善款仍未達標。「關愛基金」委員、香港大學社工系教授周永新認為,政府錯誤估計香港捐款文化;加上外界對「關愛基金」目的有誤解,最終影響捐款反應。因此,周永新認為,立法會應先最少要批出10億元至30億元,作為基金啟動資金;待日後幹出成績,就會較容易吸引商界繼續捐款。
遲遲不達標礙未來營運
周永新昨日坦言,商界及社會捐款數目遲遲不達標,會增添不穩定因素,影響未來營運,「我們初時預期,會把部分款項交予金管局,並以回報作為基金的長期預算。但基金不能達標,只可以保證首幾年的工作」。
因此,他希望立法會財委會,應先最少批出10至30億元啟動基金;待基金做出成績,消除坊間對基金的誤解,政府向商界募捐將更容易。
打擊樓市令官商關係緊張
不過,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關愛基金」現時籌募進度不理想,與政府推行最低工資、打擊樓市等措施,令商界對政府積聚不少怨氣有關,「數十億元其實對商界來說並非大數目,但礙於政府與商界的關係相當緊張,尤其是最低工資的灰色地帶,為雙方帶來磨擦;加上政府打擊地產、發水樓等事件,亦令政府與地產商關係緊張」。
來自商界的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稱,商界普遍有個人捐款喜好,但「關愛基金」的設計概念,令商界感覺如「變相加稅」,「商界會覺得做善事應該是自行決定。倘捐款政府,等同變相加稅。而商界角色亦只是捐款人,欠決定權,會減輕捐款意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