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重建提前竣工 四川速度驚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08年5月23日,劉奇葆在汶川地震災區察看災情,鼓勵災民沉著堅毅,重建家園。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530萬戶、1,20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175萬戶災民房屋需重建,355萬戶需維修加固。此外,還有大量的基礎設施、產業項目被毀,重建規模空前、難度空前,堪稱「世界性難題」。首當其衝的難題是資金籌措難。四川災後恢復重建資金需求高達1.7萬億元,中央撥款、對口援建、港澳援助、社會捐款和特殊黨費等專項支援能解決3,300多億元,缺口高達1.3萬億元。

最艱巨任務 三度安置群眾

 但就是這個「難」,與四川重建的「快」,形成了強烈對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按劉奇葆要求,震後恢復重建成為壓倒一切的全省中心工作。一向以勤勞、能幹著稱的四川人以超凡的力量,在各方支持下,從2008年9月中央下達重建規劃開始,用兩年時間就基本完成了原定三年的重建任務。截止今年4月底,全省納入國家重建規劃的29,692個重建項目完工94%,完成投資92%,災後恢復重建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成績巨大,過程艱辛。劉奇葆說,現在回想起來,重建過程中最艱巨的任務是安置群眾。要知道,三年間,四川災區的群眾來回經歷了三次安置。

 首先是把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進行避難性安置。震後第一時間,1,500多萬受災群眾被轉移出來,體育館、街道邊,凡是能住人的地方,都搭了小棚子和帳篷。

鼓勵自搭房 逐步重建家園

 二是把轉移出來的群眾送回去,進行過渡性安置。避難性安置不能持久,一個小棚子裡擠兩三家人,人的心理承受極限最多不超過一個月。劉奇葆經過調研後提出,盡快將群眾送回原來住的地方,恢復家庭生活,實現「就地、就近、分散」安置。

 在帳篷和板房短時間內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四川另闢蹊徑,給無房戶每戶補助2,000元,鼓勵自搭自建簡易過渡住房,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有220萬戶群眾自搭自建簡易住房。三個月後,1,200多萬無家可歸群眾基本返回了家鄉。實踐證明,這個安置決策是對的,群眾回到家鄉,那怕只有一頂帳篷、一間簡易住房,他就可以先暫時穩定下來,動手清理廢墟、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三年內建成 530萬戶住房

 第三次安置就是永久性安置,讓受災群眾住進永久性住房。震後一年內,355萬戶震損住房修復加固全面完成;震後一年半,150萬戶農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後兩年,25萬戶城市居民住房基本完成。兩年時間基本完成530萬戶住房重建。學校和醫療衛生、康復機構重建也基本完成。現在四川災區流行一句話:苦幹兩三年、跨越二十年,說的就是住房、學校、醫院和基礎設施的明顯改善。

 四川重建還解決了一系列民生難題:地震造成的20萬失地農民,都得到妥善安置,沒有一人移民省外。地震造成的1,400多名孤兒、孤老、孤殘人員,生活得到妥善照顧,衣食無憂。對地震中死亡孩子的家庭,政府提供再生育服務,災區擬再生育家庭5,422戶,已出生嬰兒2,860多名,新的生命給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相關新聞
內地通脹升5.3%超預期 食品價格急漲11.5% (圖)
CPI分類同比漲幅
新增信貸7396億 緊縮將持續
專家解讀:輸入性通脹未除料央行年中再加息
內地樓市調控仍需持續
北京故宮竊案疑犯就擒 部分失物尋回 (圖)
技防 人防 物防 犬防 禁宮恍如「不設防」
博物院發言人 兩度鞠躬道歉 (圖)
失寶物主馮耀輝——名震股壇收藏界 (圖)
紫禁城「亡羊」 17省「補牢」
全國博物館 安保響警鐘
中美共建亞太事務磋商機制 (圖)
專家解讀:亞太磋商機制 增兩國互信
合作協議涵蓋全面 中方讚乃「里程碑」
美通報擊斃拉登 兩國加強反恐
崔天凱:中國人權進步是事實 (圖)
三一董事長呼籲:消除對「中國製造」偏見 (圖)
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摘要
中美一系列高層互訪與雙邊會議
京滬高鐵試運行 全程4小時48分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