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汶川地震孤兒在新落成的安康家園安家。
震後一周,在抗震救災最緊張的時候,劉奇葆就開始謀劃災後恢復重建。他提出,重建要科學決策,科學規劃,尊重民願、集中民智,按規律辦事,要高度重視建築品質,提高抗震設防標準,絕不能因為怕花錢就降低標準,絕不能因為趕進度就忽視品質,做到災後恢復重建不留隱患、不留遺憾、不留包袱,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規劃全域全程 集合全球智慧
現在回過頭看,四川的災後重建基本沒有走什麼彎路。一是堅持全域全程搞規劃,覆蓋了災區城鎮和鄉村,涵蓋了重建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農村建設首次有了規劃指導。二是堅持開門開放搞規劃,集中了全國乃至世界的智慧。全國1,000多家規劃設計單位,1萬多名城鄉規劃和建築設計工作者參與。對於震中映秀鎮,劉奇葆提出,要集合全世界的智慧,建成抗震減災建築博物館、災後重建示範區。安德魯、貝聿銘、周福元、何鏡堂、吳良庸等頂級大師都在映秀鎮留下了精彩作品。三是堅持高起點搞規劃。處理好恢復與提升的關係,避免了把恢復重建搞成原樣複製。四是堅持突出特色搞規劃。特別是在農村重建中,劉奇葆創造性地提出「三打破、三提高」的理念:打破「夾皮溝」、提高村莊佈局水準,打破「軍營式」、提高村落規劃水準,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設計水準,體現山水田園風光,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如今的災區處處新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選址三個避讓 安全性首條件
劉奇葆還強調,對重建專案選址堅持「三個避讓」原則:避讓斷裂帶,避讓地質災害隱患點,避讓洩洪通道,把安全性作為重建最重要的前置條件。2010年8月四川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分佈在重災區的各類重建成果經受住了嚴峻考驗。事實表明,四川重建總體上規劃選址是科學的,建設品質是安全可靠的。
從國際比較看,四川災後重建確實創造了又一個「人間奇跡」。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最後一戶災民入住永久性新房用了7年時間。美國2005年新奧爾良市颶風造成27萬戶無家可歸,至今還有一半災民流離失所。這些災害,破壞程度、受災人數、重建規模,都無法與「5.12」汶川特大地震相提並論。四川災後重建只用了兩年多時間就基本完成,這個進度只有中國才能做得到。作為四川的「一把手」和「掌舵人」,劉奇葆經受住了嚴峻考驗,沒有辜負人民群眾對他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