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畫家魏立剛
作為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後現代書法運動的重要畫家之一,魏立剛一直嘗試把傳統的草法和篆書引進現代抽象水墨畫,書法在他的世界裡,是「字」,但更是「畫」、是藝術。為了這場「昔日.今朝」展覽,他專門創作了約十張新作,延續他自08年創造的以古文字草書變化作出「當代視覺圖示」的風格。這種將傳統書法置入現代藝術語境的靈感,源於他的個人思考。「從晚清開始的近代,中國一直在全球不享有話語權,近年作為大國崛起後,仍不能完全擺脫扮演西方心目中東方角色的命運。」而他堅信,中國該有自己的現代藝術——從血脈傳統中延續下來的、能被放在全球化語境下的、真正原創的現代派。
「抽象樣式,西方50年前就已經做遍了,所以我們必須找到自己民族的方式。」多年揣摩後他發現,古漢字和書法。是唯一能建立中國本土抽象的可探索道路。象形漢字,對應萬物能量,更是超越語言的獨特視覺符號。而重構本土現代派的態度,則是將不同朝代不同字體這些傳統素材,演化為嶄新的呈現形態。
我國是書法的發源地,從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包括日本等其他東方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而在市場商業化的嚴重干擾下,靜下心來回歸傳統的滋養,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魏立剛以草書脈絡貫穿的抽象繪畫,在本土得到的認受,反而落後於西方。「現代化在中國,只能慢慢推進。」但他認為這種普及,遲早會有成效。
「花鳥牡丹掛在鄉鎮企業的大堂中,會給人雅興,但真正大型的跨國機構,一定會需要帶有抽象精神思考的作品、需要中國自己的現代藝術品。」而他也認為,國內藝術界現階段對文化的理解,仍有可提升空間,他個人一直身體力行「貢獻一個好圖案」給中國美術史,踏踏實實地堅持做有文化性的東西,於他而言是重中之重。「不只有波普那些現代商業藝術值得我們注意,一定要注重傳承歷史為我們遺留下的時代文化,讓它們煥發新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