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浸大→江蘇常熟 建研究中心 找未來出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湯濤期望累積一定成果及經驗後,逐步參與國家級研究。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2005年於珠海成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的浸會大學,今年再進駐江蘇省蘇州市轄下的常熟市,在當地的研究園成立研究中心。浸大協理副校長湯濤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常熟研究中心將會是浸大未來數年重點發展的地方。他指出,內地對科技的投入,在8年間增加10倍,香港相對十分落後,難以留住人才,「院校唯一出路是找合作,若保持不動,根本無法發展」。

優惠價贈土地 條件吸引

 事實上,常熟市政府除「半賣半送」當地研究園內一塊7,000平方米的土地予浸大外,亦會每年向大學捐贈200萬元人民幣作研究經費,研究人員亦有房住等津貼。湯濤稱,當地政府感受到高科技帶來的益處,因此提供優厚條件,積極吸引各地具研究實力的機構。

當地人工較低 文化底蘊深厚

 湯濤指出,江蘇文化底蘊深厚,有悠久的教育系統,工業發展如化工、能源等亦十分成熟,有利進行產學研及知識轉移的工作。此外,當地的材料、機器及人工等的成本較低,亦有助推動研究,「當地聘用一名人才月薪約5,000元,是香港1/3」。

兩強交流 互補優勢

 他表示,浸大會在當地建立研究團隊,並與當地約8、9間學術機構合作,期望3年後累積一定成果及經驗,進行省級研究,目標是逐步參與國家級研究,對國家的建設作出貢獻。他認為,兩地若要做到強強合作,可結合各自的優勢,「例如中國做新聞的手法較落後,香港的現代傳媒研究便可作互補」。他又期望透過其他跨學科的研究,如中醫及社交網絡等產業,將香港的教育模式帶到內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子瑩

相關新聞
點解阿Sir係邊青 教泰拳增學生自信 (圖)
中七生盼承衣缽做「教拳江Sir」 (圖)
空隙年推12文憑課 港專攻「跳船生」 (圖)
亞洲新一哥 科大發展5「O」科 (圖)
iPASS網「升呢」 增共同收生平台
焦點透視:長三角科研力強 港校絕佳夥伴
饒宗頤獲塔大頒名譽博士 (圖)
山東大學農學院濟南揭牌 (圖)
內地升學秘笈:港生內地升學熱點城市院校
港寸金尺土 拖低競爭力? (圖)
港校北上長三角拓展教育 (圖)
中大→上海 早建合作基礎 鋪路通向全國 (圖)
浸大→江蘇常熟 建研究中心 找未來出路 (圖)
港校赴長三角合作優缺
城大→江蘇蘇州 短期效益次要 培育人才為先 (圖)
兵家必爭:國家科研要塞 教育龍頭地區 (圖)
港大搶佔外灘 理大據浙練兵
港校進軍長三角地圖 (圖)
港校赴珠三角合作優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