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聞背景:內地媒體齊發社論 籲廢現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的戶口簿內列名居民出生在城市或農村。 資料圖片

 時至今日,當國家逐步邁向市場經濟的發展軌道、高速工業化進程亦已促成勞動力由農村向城市大規模遷移,在城鄉之間的人為屏障─戶口制度是否也應順勢退出歷史舞台?去年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前夕,全國13家媒體包括《南方都市報》及《重慶時報》等共同發表有關呼籲廢除《戶口登記條例》的社論,反映各界對戶口制度和現時社會經濟發展之間衝突碰撞的憂慮。

 人口自由流動存在,戶口這項將公民區塊劃分的戶口制度已逐漸演化為導致社會福利分配不均的誘因。縱使各種改革試點不斷,但戶口制度仍是現時國家控制人口流動及維護社會穩定的手段之一。

穩定社會秩序 提高工農效能

 中國戶口政策的特點是根據地域(城市或鄉村)及家庭情況將公民戶籍登記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除個別情況外,以上兩種戶籍類型不可隨意轉化─即居民不可在城鄉之間隨意遷徙流動。另外,不同省份地區的戶籍登記亦不能隨意變更。

 自1958年頒布《戶口登記條例》後,全國進入長達廿年的戶籍嚴控期。戶口本成為居民身份的重要證明文件。居民若要遷移居住地,都必須到公安機關申請登記。而從一地遷往至另一地,或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的途徑也相當有限,當中以考上大學和參加人民解放軍為相對可行的兩種選擇。同時,以戶籍管控人口流動在實際運作離不開其他相關社會制度的配合。

 這種城鄉二分、嚴控人口流動的思路源於毛澤東時代國家發展需要及國際局勢重壓的時代背景。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連年戰爭已將國內社會經濟發展基礎破壞殆盡;另一方面,除蘇聯外,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孤立無援、受盡打壓。在這種情況下,為鞏固和提高國家實力,有必要整合利用一切的資源。故自給自足及加速工業化發展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思路。而穩定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則是達成一切目標的必要條件。在當時的國家領導人看來,穩定生產最理想的狀況莫過於農村人口在田裡務農,城市人口在國有企業從事工業生產。人為架設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流通屏障既能預防農村人口無序流向城市、減少城市就業壓力,也可保證工農業生產的穩定。戶口政策在建國初期對穩定社會秩序、提高工農生產效能有一定效用。

相關新聞
學費封頂成本漲 幼園以新丁換資深 (圖)
團購廁紙潔具 倡環保慳水電 (圖)
拍片反思敬老 城大女生奪金獎 (圖)
漢華預科生畢業禮 (圖)
愛爾蘭國立大學 網上工管招港生 (圖)
HKDI辦針織及配飾展 (圖)
陳加玲以作品「Pretend」 (圖)
與時並進:城鄉戶口 不合時宜? (圖)
新聞背景:內地媒體齊發社論 籲廢現制 (圖)
概念鏈接:何謂戶口?
經濟發展推動人流 打破城鄉屏障 (圖)
概念鏈接:流動人口
入戶城市途徑─唯賢唯財
|結|語| (圖)
通識概念圖:中國戶口制度 (圖)
想一想:
延伸閱讀:
香港浸會大學
互動英語教室:I want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2) (圖)
流行文化錄:誰虧欠我的江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