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洪嘯 北京報道)中國國土空間開發思路和開發模式將發生重大轉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8日表示,去年年底國務院通過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是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國性國土空間開發規劃,規劃確定將在中西部培育新的城市群,促進經濟增長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發展。同時構建「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確保全國耕地數量和農產品安全。徐憲平強調,主體功能區是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的國土空間規劃,地方規劃的修編都需遵循主體功能區的定位。
地方規劃需依此修訂
徐憲平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國土空間發生巨大變化,耕地減少過多過快、資源開發強度過大、環境問題凸顯、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等,當前空間結構不合理、空間效率不高已經成為影響科學發展的重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因此,必須轉變傳統的空間開發模式,調結構必須調整不合理的空間結構。
即將公佈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為主線,共分為六篇十三章,7萬餘字。規劃還附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兩個名錄以及20幅分析評價圖和規劃圖。
按照新的開發理念,《規劃》對主體功能區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四類。(見表)
將加大對限禁區域財政支持
對於優先開發區域和限制開發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否被拉大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楊偉民指出,主體功能區劃分後,可能兩個區域的單純以GDP總量衡量差距會擴大,但是實施新的國土空間開發規劃主要是為了縮小各區域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居民收入之間的差距、基礎設施之間的差距。國家在財政轉移支付上將加大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的支持力度。
中國在「十二五」期間推行主體功能區戰略成敗的關鍵在於如何改變當前地方考核唯「GDP」的現狀。對此,徐憲平表示,對不同主體功能區各有側重的績效考核評價結果要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培訓教育、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