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國華(左)表示,針對老師憂慮,當局已計劃為老師提供課程規劃、國家認知等課程,亦會繼續研發教材,如計劃製作ETV教育電視,協助老師推行國民教育。旁為李焯芬。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香港回歸祖國已14年,為讓年輕人更深入認識國家,特區教育局正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進行諮詢討論。特區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議會副主席張國華表示,當局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已有逾10年時間,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感正顯著提升,可望透過新科目進一步令教學聚焦,提高成效。他指上月完成的8場諮詢會反映,絕大部分教師認同需要設立新科,局方亦會推出一系列的配套,包括教師培訓、教材研發及製作ETV教育電視等,支援學科推行;並會於5年內舉辦大型調查,研究新科目的成效。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上月公布「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展開為期4個月的公眾討論,計劃於2012和2013年分別在小學及中學全面推行,立法會今日會就該學科進行辯論。張國華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早在2000年教改時,當局已將公民教育定為重要發展的一環,整合新學科的目的,是希望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價值觀念,同時有系統地提高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5大範疇的身份認同,「希望老師能夠帶領學生多角度思考及分析事件,立志將來報效社會及國家」。
張國華:身份認同顯著提升
根據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去年公布的國際公民教育研究(ICCS)資料顯示,香港學生對國旗及國歌認同感分別達79及78%,較10年前的同類調查大增約30個百分點。張國華指,有關研究數據確切地反映,隨著香港回歸已14年,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感顯著提升。而課程發展議會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主席李焯芬亦指,近年越來越多大學生主動籌組內地交流考察活動,希望進一步認識國家,「隨著內地與本港關係密切,會計、建築等行業亦較以往有更多經驗到內地工作,有需要了解國情」。
李焯芬:教師關注教材問題
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內容,當局早前舉行了8場教師諮詢會,委員會正處理及整合有關意見。李焯芬指,諮詢會合共吸引1,600名教師參與,絕大部分均認同有需要整合一個新科目。他解釋,不少教師認為,過往中史、中文等科目雖然亦有包含國民教育元素,但組織較為鬆散,應更加聚焦以便推行。
李焯芬又指,諮詢會上有教師對現時欠缺有關教材、部分課程或重複等表示關注及擔心。
教局5年內調查檢討成效
張國華在回應時表示,針對老師憂慮,當局已計劃提供課程規劃、國家認知等培訓,亦會邀請經驗較豐富的學校作分享。教材方面,學校亦可因應校本需要,決定是否採用教科書,當局又會研發不同資源,如製作ETV教育電視,以短片表達一些價值觀的爭議,以協助教學。他又表示,當局將於新科目推行後,5年內於學界進行大型調查,深入了解學生品德及國民身份等價值,並檢討科目成效。
|